欢迎加入“绿色产业大数据服务平台 碳中和-碳达峰-绿色金融-绿色产业-科技项目-政策解读-专家咨询-园区服务”!
当前位置:首页 > 绿色金融 >金融动态 > 详情
绿色共赢 “双碳”构建新商业文明生态
  • 作者:南方日报
  • 发布时间:2023-06-30 11:27:47
  • 449次

面对气候变化、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日益严峻的全球问题,推动绿色发展已经成为全球共识。自2020年中国提出“双碳”目标,企业相关实践百花齐放,千行百业不断通过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发展,探索绿色低碳的发展之路,全面迈向零碳未来。推进“双碳”工作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企业作为社会的重要一分子,发挥着重要且独特的作用。

  那么,企业如何实现自身价值和社会责任的多重探索?如何更有效地推进“双碳”工作,实现高质量发展?南方公益邀请到深圳国际公益学院董事会主席马蔚华、ESG智库专家周永章、责任云研究院创始院长钟宏武、爱德基金会秘书长凌春香共商相关议题。

  ●南方日报记者黄晓韵周中雨

  降低绿色溢价推动实现碳中和目标

  南方日报:当前,中国“双碳”目标的持续推动,各行各业如何加速向低碳化迈进?

  周永章:推动“双碳”发展,碳交易是重要的制度设计。现在绿色溢价普遍偏高,碳市场的目的就是要逐步减少绿色溢价。绿色溢价定义为零碳技术的生产成本与当前高碳技术的生产成本之间的差价。它是一个综合性的成本有效性分析框架,近年来,作为分析工具,用于帮助投资人评估绿色转型的难度大小和最成熟的运用领域,以便优化资源配置。

  随着碳市场的完善,企业进行双碳的实践是能获得实在效益的:在碳市场制度下,控牌企业面临严格的碳排放限额限制,不减碳或超额排放,意味着企业需承担更高的成本。非控牌机构通过自愿减碳,获得碳信用,参与碳市场补充市场的交易而获利。2021年,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在上海环交所正式启动上线交易,已纳入2000多家发电行业,覆盖约45亿吨二氧化碳排放量。在碳交易市场中,企业有获得额外回报的途径。

  低碳与经济实现双赢是非常重要的理念。经济增长可以说是目标,低碳环保是手段,这二者并不冲突。要让经济与低碳由“仇家”变成“亲家”。一方面,我们不排斥工业文明的成果,另一方面,我们要批判工业文明中不合理的部分,要用文明和理智的态度对待自然,反对粗放利用资源,回归人与自然和谐。政府倡导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发展绿色产业,企业作为创造经济价值的主力军,要在低碳经济的构建中担当应有的社会责任。

  低碳发展是社会价值观进步的体现,是经济发达后的一种自主选择,既包含着自我克制的成分和消费模式的改变,同时也是一次全新的发展机会。低碳经济将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将成为重塑世界经济版图的强大力量,呼唤低碳技术进步,呼唤低碳创新技术落地转变为生产力。

  钟宏武:随着“双碳”战略的推进践行,碳资产对企业而言日益重要,想要盘活碳资产,要先做好碳资产管理。碳资产管理具体可以划分为:碳排放量的测量、碳排放量的减量、碳汇项目的开发与碳交易的参与。首先,企业需要建立准确的碳排放量测量体系,包括直接排放和间接排放,以了解企业的碳足迹。然后,企业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减少碳排放量,如提高能源效率、采用清洁能源、改进生产流程等。再者,企业可以开发或参与碳汇项目,如植树造林,土地恢复等,以抵消其碳排放。最后,在政策允许的情况下,企业可以通过碳交易市场购买碳排放权或出售碳减排量,以实现碳资产的价值。

  同时,企业碳信息披露对于实现双碳目标意义重大。

  碳信息披露分为碳信息收集、碳信息报告、独立审核和持续改进这几个环节。首先,企业需要建立一套系统的碳信息收集和管理体系,以确保所有相关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然后,企业需要定期编制和公开碳信息报告,包括其碳排放量,碳减排目标和策略,碳汇项目的进展等。此后,企业的碳信息报告应该由第三方进行独立审核,以确保其准确性和可信度。最终,企业还要根据反馈和结果,不断改进其碳信息披露的方式和内容,以满足投资者、消费者和政策制定者的需求。

  企业要明确公益和商业的界限点

  南方日报:社会公益是ESG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到绿色低碳,伴随主题的变化,企业公益活动有何变化?

  钟宏武:过去,企业公益活动主要通过捐款、捐物等直接援助的方式进行。现在,企业更倾向于通过参与项目、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引导消费者和社会公众等方式,进行更深入、更广泛的公益活动。

  同时,公益活动影响也在变化。过去,企业公益活动的影响主要局限于援助对象或地区。现在,通过环保和气候行动,企业的公益活动能对全球环境和未来发展产生更大的影响。

  凌春香:企业一般根据国家和社会的发展阶段,围绕国家的战略、政策和社会的需求来支持、资助和开展公益活动,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在精准脱贫工作完成以后,在国家监管部门对于企业ESG的要求下,结合企业自身发展情况,企业在支持公益项目的方面也有一定变化。据我们观察,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紧跟国家宏观政策,致力于与专业公益组织共同解决一些社会问题。比如老龄化是最近政府和公众都在关注的议题,也是一个社会难点问题。所以,政府在养老问题上提出了“五社联动”的概念,而我们也注意到越来越多的企业也在原来可能只关注或更关注“一小”的议题上,开始关注“一老”的问题。

  二是开始有意识地将企业发展、行业要求与公益事业相结合,商业与公益遥相呼应。现在上市公司都比较关注ESG,从公司选择公益项目的角度来说,他们也希望公益项目可以符合公司整体的ESG战略。这些战略是商业领域的一个新突破,也是强调公司商业价值与社会价值统一的其中一个表现。

  三是企业开始更多关注发展类的项目。在精准扶贫阶段,企业和公众的偏好都是在于短平快的、立刻看到项目成效的项目。但是随着乡村振兴、绿色低碳等议题的提出,本身这些领域是需要较长时间去发展的,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理解和支持发展类的项目。我们很高兴地看到,更多的企业开始意识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公益理念,并开始关注和支持可持续发展类项目,如人的能力建设、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等。

  南方日报:“双碳”背景下,企业公益和ESG实践都面临新要求,给企业带来了哪些挑战?

  钟宏武:一是资源挑战:环保和气候行动需要大量的资金、技术和人力投入,对企业的资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二是技术挑战:实现绿色低碳需要采用新的技术和方法,如清洁生产、可再生能源等,这对企业的技术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三是合作挑战:环保和气候行动需要广泛的合作,包括跨行业、跨地区、跨部门的合作,这对企业的协调和合作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

  凌春香:首先,我们关注到更多的人目前正在用商业化思路来做公益的事情,更多商业人士也希望通过自己的知识去帮助公益组织一起来解决问题。这个本来是好事,可帮助公益组织有多元思维和方式去思考公益项目工作。但公益的逻辑有时候不同于商业逻辑,它不能用简单商业思维,比如利润、简单规模化来衡量。因为公益很多工作关注社会和人的发展,很多时候没有一个固定标准,特别是量化标准。

  这本质上是公益和商业的界限点问题。爱德每一个公益项目,特别是品牌项目都是经过专业人员从调研到可行性论证,再到执行、阶段回顾和调整等,形成一个比较完善和专业的公益方案。我们理解企业在做公益时,希望融入企业理念,但是要明确哪些是公益应该做的事情,哪些是公益不应该做的事情。公益机构在这方面的合作要把握住公益的底线,排除可能的风险,也需要企业有更多的理解和支持。一般来说,商业向善,会对企业发展有自然而然和良性的促进作用,但如本末倒置,可能反而会造成误解、风险和舆情。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绿色大产业大数据数服务平台无关,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凡注明“来源:绿色产业大数据服务平台”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绿色产业大数据服务平台,转载时请署名来源。 本网转载自合作媒体或其它网站的信息,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中国投资协会 银监会 商务部 工信部 国家发改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