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加入“绿色产业大数据服务平台 碳中和-碳达峰-绿色金融-绿色产业-科技项目-政策解读-专家咨询-园区服务”!
当前位置:首页 > >城市绿态 > 详情
聚焦绿色发展和绿色生活 ——广东清远第二届生态文化建设研讨会召开
  • 作者:中国绿色时报
  • 发布时间:2020-10-27 19:00:00
  • 484次

  本报记者 王江江

  继2019年清远市首届生态文化建设研讨会成功举办后,为总结交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之道,探讨如何推进清远新时期的生态绿色发展、公民生态道德建设和生态文化建设,清远市第二届生态文化建设研讨会于10月23日至24日在广东清远英德举行。

  研讨会主题为“绿色发展 绿色生活”。中共清远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明办主任戚华海在致辞中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更加深入人心,保护生态环境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绿色发展,成为一种施政理念;绿色生活,也慢慢成了一种生活习惯,最终变成一种文化。本次研讨会在“离自然最近的地方”举行,专家学者们从高处谈策略,于微观谈建议,谈生态文化、生态文学、生态诗歌,分享智慧观点、碰撞思想火花,为清远的绿色发展建言支招。

  近年来,清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立足生态发展区定位,坚定不移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在第八届中国绿色发展高层论坛上,清远荣获“中国十佳绿色城市”殊荣。今年10月,清远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通过专家评审,将努力打造景观优美、生态良好、宜居富民和文化繁荣、城乡一体的国家森林城市。

  

  用生态诗歌重建人与自然的关系

  研讨会上,清远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明办主任,生态诗歌倡导者戚华海以《清远地域与生态诗歌》为题,从地域生态构成清远生态诗的一种特质、历史人文生态是清远生态诗的源头、生态诗歌的地域性特征、生态诗歌重建人与自然的关系、生态诗歌构筑的诗意栖居5个方面阐述对生态文化的理解。

  对于生态诗歌的地域性特征,戚华海进一步提出,生态诗歌普遍具有地域性特征。为什么生态诗人要守住一个地方或找到一个地方来写作?这是诗人找到心灵的安顿之所,这是安身立命的地方,是容得下肉身、放得下灵魂的地方,也是生态写作的源泉。不然,精神始终处于漂泊和流浪的状态,灵魂无家可归。生态诗人大多归于安静,这是灵魂依归、回归自然的安静。

  戚华海认为,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五位一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主义制度下对解决生态危机问题进行的伟大实践。生态文化的发展,生态文学以及生态诗歌的发展应当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部分,是观念的建构,正是因为加入到了这一伟大的人类文明实践,加入了大合唱,清远生态诗歌创作才具有动力、活力,和充满希望的未来。

  

  绿色文学具有展示生态之美的使命

  在本届生态文化建设研讨会上,国家一级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杨文丰重点呈现了自己对于绿色文学的研究观点。在他看来,绿色文学因其自身的属性,具备文学性(散文性)、表现自然性、绿色意识性、立体视角与多元文化性、风格依赖自然性、绿色效应性、永恒性、全球性等八大特质。

  绿色文学是表现或包蕴着绿色思想和观念的文学,作为一种文学类别,在杨文丰看来,文学性是绿色文学的题中应有之意。由于散文的文体特质决定其比其他文体更适合表现绿色的内涵,因此表现和承载绿色文学的文学性作品,以散文作品居多。美国影响深远的自然文学作品多数是长篇散文或散文集,如亨利·棱罗的《瓦尔登湖》,利奥波德的《沙乡年鉴》、奥斯汀的《少雨的土地》等。

  杨文丰认为,绿色文学的绿色意识,并非仅仅是保护环境(自然)的意识,也并非仅仅是人与自然“和美相处”的意识,除了对自然的忧患、护卫意识外,绿色文学还有一种对自然的朝圣情结、使命意识。具有使命意识的作家,必能化忧患为动力,“以笔为旗”,为建立新型的“人与自然”关系、使人类和自然均有更好的明天而献身。

  

  如何守住“清远蓝”?从粤港澳大湾区区域内联防联治

  广东环保职业学院教授级高工、省人大常委会委员、清远市政府顾问钟流举说,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跨越的一个重大关口,从清远实际来看,重中之重是要打赢“蓝天保卫战”。

  在他看来,目前清远处在一个前所未有的大发展时期,无论是产业经济发展,还是城市的扩容提质,都处在一个历史高位。这自然会给环境保护带来一定的压力。钟流举还建议省级职能部门应该进行更大范围内协调治理,启动粤港澳大湾区区域内联防联治,一体化管理,以更好地落实省委“一核一带一区”高质量发展格局的要求,携手大湾区,共筑“清远蓝”。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绿色大产业大数据数服务平台无关,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凡注明“来源:绿色产业大数据服务平台”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绿色产业大数据服务平台,转载时请署名来源。 本网转载自合作媒体或其它网站的信息,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中国投资协会 银监会 商务部 工信部 国家发改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