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加入“绿色产业大数据服务平台 碳中和-碳达峰-绿色金融-绿色产业-科技项目-政策解读-专家咨询-园区服务”!
当前位置:首页 > >城市绿态 > 详情
连云港:夯实生态家底做足绿色文章
  • 作者:新华财经
  • 发布时间:2021-04-21 00:00:00
  • 463次

近日,连云港石梁河水库十万只无序网箱实现全销号,生态保护工作取得重要进展。践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近年来,连云港把水生态修复、产业绿色转型、生物多样性保护作为绿色转型着力点,变生态“痛点”为富民支点。

水库生态治理,渔民转型不减收

石梁河水库地处苏鲁两省三县区交界,是沂沭泗流域洪水东调的枢纽工程。由于长期无序采砂、圈圩养殖等原因,水库水体严重污染。统计显示,仅涉及石梁河镇的网箱养殖户就多达328家,累计网箱38146只,网箱面积约655.7万平方米。

在专项整治下,4月10日,最后一只成鱼网箱出鱼结束被销号。卫星遥感影像显示,水库内再无网箱“踪迹”,水色水质有所改善,生态环境得到良好修复。

无序养殖网箱整治的顺利推进,还得益于为保护养殖户出鱼售鱼利益的卖鱼行动。水库周边,镇镇有“卖鱼书记”“卖鱼镇长”,村村都有卖鱼互助小组。“我们将解决出鱼、售鱼问题作为工作重点,与大超市、农贸市场、水产经销商以及市总工会、市供销社等对接,尽力减少渔民损失,尽快恢复水面。”石梁河镇石梁河村党总支书记薛明刚说。

清理无序网箱只是水库生态治理中的一环。去年3月开始,连云港实施总投资6亿元的石梁河水库生态修复项目一期工程,建设环湖路45公里、恢复水库滩地300公顷,植树11万株,并对库区及周边村庄进行控源截污治理。

“十三五”期间,连云港15条入海河流全部消除劣五类。2020年,连云港6个国考断面水质达标率和优Ⅲ类断面比例实现“双百分百”,PM2.5浓度37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1.9%,空气优良率达81.1%,生态保护红线和生态空间管控区域占全市陆域面积的23.18%。

加快构建本质安全、绿色高端先进化工产业体系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连云港大力推进化工园区整治工作,淘汰小型冶金企业14家、重组整合化工企业51家、化解船舶过剩产能50万载重吨。数据显示,2017年以来,连云港依法依规累计关闭退出企业226家,企业数量减少近70%,其中“两灌”化工园区关闭退出企业达到70%以上,累计处理物料11万吨、固废15万吨。

截至2020年底,连云港四个化工园区累计投入60多亿元,推动安全防护距离、卫生防护距离整治达标。新建、扩建的钢铁、石化、化工等项目全部按照要求进入有相应功能定位的合规园区。

走进徐圩新区再生水厂,一套套设备正在紧张地工作。与传统污水厂工艺不同,该水厂采用预处理加双膜集成工艺,经再生处理70%的产水回用于产业作为循环水系统补水,满负荷运行实现污水减排量2500万吨/年,能切实改善区域水资源短缺状况,提高生态环境质量。目前,已有盛虹炼化、卫星石化、中化连云港循环经济产业园龙头产业等一批项目入驻徐圩新区,形成上游炼油和烯烃、中游聚酯和聚醚、下游碳二到碳九等完整的产业链,园区循环经济产业链关联度达85%以上。

柘汪化工园区综合整治提升工作,是连云港化工园区践行生态环保又一例证。目前,园区已实施47项工程及形象提升类项目、36项事项办理类项目,全面完善园区及企业环境检测、危废监管、在线监控、安全管理、环境长效管理等重要事项。2020年,柘汪化工园区获批省化工集中区。

根据连云港《整治化工园区生态环境三年行动方案》,到2023年,连云港将力争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石化产业基地,成为国内化工园区生态环境示范标杆。

卫星照片见证生态“更新”成效

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生物圈中所有的生物以及它们所拥有的基因和生存环境。近日,一组2017年与2021年连云港市灌河口卫星监测对比照片,刷屏了“朋友圈”,照片显示,曾经的“褐红海水”恢复自然面貌。

研究人员还发现,几近绝迹的四鳃鲈鱼、消失10年的伪虎鲸也重现灌河口。专家认为,这组对比照片彰显了连云港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发展的成效。

(灌河口2017年与2021年监测对比照片)

连云港东临黄海,地处暖温带和北亚热带过渡地带,多样性的气候和地貌条件孕育了一个兼容南北特征的生物区系,生物物种资源丰富。据不完全统计,连云港野生植物资源超1500种,云台山享有“江苏植物宝库”的美誉;海州湾是全国八大渔场之一,鱼类超200种……

以绿色发展为理念,连云港聚焦大气污染、水污染、固废安全处置、土壤污染防治、农业面源污染防控等领域,发力生态环境建设,生态环境得到极大改善。2017年,在连云港云台山一带“绝迹”20多年的野生豹猫再度出现,50多只被称为“鸟中熊猫”的震旦鸦雀在徐圩新区一处芦苇荡里被观测到。

“十四五”期间,连云港将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推进工作,完善生态空间管控制度,加强生态保护红线区域监督管理,强化全市生物多样性保护,进一步推动生态、生活和生产功能的有机融合。(吴琼)

(文章来源:新华财经)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绿色大产业大数据数服务平台无关,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凡注明“来源:绿色产业大数据服务平台”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绿色产业大数据服务平台,转载时请署名来源。 本网转载自合作媒体或其它网站的信息,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中国投资协会 银监会 商务部 工信部 国家发改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