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加入“绿色产业大数据服务平台 碳中和-碳达峰-绿色金融-绿色产业-科技项目-政策解读-专家咨询-园区服务”!
当前位置:首页 > >智慧城市 > 详情
起步”蓝图|绿色低碳处处可见!济南率先建设全国“碳中和”现代绿色智慧城区
  • 作者:爱济南
  • 发布时间:2021-07-18 00:15:49
  • 539次

(原标题):“起步”蓝图|绿色低碳处处可见!济南率先建设全国“碳中和”现代绿色智慧城区

《关于加快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建设的意见》明确,按照五年成形、十年成势、十五年成城的“三步走”发展目标,把起步区建设成为绿色智慧宜居的幸福之城。其中,到2025年,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单位GDP能源消耗降低20%;到2030年,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改善,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到85%以上;到2035年,能源利用效率显著提升,率先建设全国“碳中和”现代绿色智慧城区。

由此可见,起步区每走一步都离不开“绿色”。以绿色城市为突破,引领和推动整个城市创新发展,未来,绿色将是起步区的底色。

率先建设绿色城市,起步区拥有良好的“绿色”基础

面对建设起步区这样一项历史性工程,济南如何行动、起步区建设如何落子?起步区坚定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战略定位,率先建设绿色城市。

起步区在绿色发展中占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从地理位置看,起步区坐落于拥有“山泉湖河城”浑然一体的自然禀赋的泉城,黄河从城中穿过,再加上节水典范城市的建设,为打造绿色城市创造了条件。从大环境看,近年来,济南坚持绿色发展,持之以恒抓好生态保护,荣获国际花园城市竞赛最高奖项金奖、国家森林城市、全国首个水生态文明城市、全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和国家卫生城市等荣誉称号,人民群众享受到了实实在在的绿色福祉和生态红利。

基于良好的“绿色”基础,起步区超前谋划,建立了绿色生态建设指标体系,编制了绿色城市示范区建设发展纲要和绿色建筑、绿色能源、绿色交通等五个专题规划,制定了安置区、公建配套等绿色建筑的标准规范,出台了促进绿色产业发展的十条政策,布局了绿色建设国际产业园、绿色建设国际博览园、绿色建设科学城、都市阳台国际社区等重点载体,实施了市民中心、城市展厅等一批绿建示范项目,搭建了“规、建、管”一体化的绿色数字城市管理平台,基本形成了规划设计、建设管控、评估评价三大体系。

力争率先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说到绿色发展,不能不提碳达峰和碳中和。建设绿色城市,起步区理应在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上积极探索、作出示范。济南明确,将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导向和目标要求纳入起步区规划,探索建立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机制,开展绿色低碳试点示范,力争率先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实现“双碳”目标就要做好能源“双控”。起步区将开展近零碳排放示范工程和碳中和示范区建设。严格控制起步区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持续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优先开发利用地热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实施地热能、太阳能等绿色能源和氢能源制储运加示范工程,推进新能源在绿色电力、绿色热力、绿色建筑等领域的广泛使用,持续降低碳排放强度,到2025年万元GDP能耗降低12%。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愿景,不能只依靠节能提效带来的能源需求降低,还需要依靠各经济部门和各能源行业的全面努力。

济南提出,起步区强化产业绿色化、低碳化发展,构建绿色制造体系,提高区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因地制宜发展清洁取暖,推进供热系统智能化建设,构建多元清洁取暖体系。

在建筑方面,推动高星级绿色建筑、高星级健康建筑、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近零能耗建筑和零碳建筑等功能完善、绿色低碳、健康宜居的高品质建筑实现规模化发展。开展近零碳建筑、碳中和社区等重大项目示范试点建设。在产业方面,严格产业准入政策,构建绿色制造体系,打造绿色产业应用示范基地。在运营方面,运用“BIM+CIM”技术,打造“数字孪生城市”,完善数字化、智慧化城市管理系统,搭建碳评估与交易平台。

推行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

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必然要求。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需要全民参与,需要从吃、住、用、行开始。

济南提出,起步区要开展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出行、绿色建筑等创建行动,引导形成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

起步区将以大宗工业固体废物、主要农业废弃物、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危险废物为重点,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积极开展绿色低碳生活主题宣传活动,倡导绿色低碳消费,鼓励绿色出行方式,到2025年建成区公交站点500米覆盖率达到100%,绿色交通出行比例达到75%以上。

不久的将来,在积极打造绿色城市的带动下,绿色低碳将会处处可见,成为起步区的重要标识。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绿色大产业大数据数服务平台无关,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凡注明“来源:绿色产业大数据服务平台”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绿色产业大数据服务平台,转载时请署名来源。 本网转载自合作媒体或其它网站的信息,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中国投资协会 银监会 商务部 工信部 国家发改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