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加入“绿色产业大数据服务平台 碳中和-碳达峰-绿色金融-绿色产业-科技项目-政策解读-专家咨询-园区服务”!
当前位置:首页 > >乡村动态 > 详情
念好“绿色经” 让群众吃上“生态饭”
  • 作者:云南网
  • 发布时间:2020-09-15 11:54:20
  • 402次

短短一个多月,每天巡山护林回来,还能销售采摘的野生菌挣到五六千元钱。护林员扎克从没想过,十多年前的退耕还林能让自己过上这样的好日子。

群众端起了“绿饭碗”,吃上了“生态饭”。

扎克一家住在普洱市西盟县勐梭镇王莫村六组,这里背靠着11185.5亩的生态公益林,被誉为“西盟县野生菌食用基地”。每年一到雨季,漫山遍野的“野菌子”,就成为了群众脱贫致富的“钱袋子”。“靠山吃山、养山兴山、兴山致富”的绿色发展理念,让这里的群众端起了“绿饭碗”,吃上了“生态饭”。

旱谷地变成“致富林”

“以前这里是我们寨子的旱谷地,靠山吃山,却越吃越穷,实施退耕还林后,这里不仅变成了主城区的保护水源地,还成了我们这边群众增收的‘致富林’。”扎克告诉记者,从每年6月底开始,群众就开始忙活起来,每天早出晚归,收获着大自然的慷慨馈赠。“因为自然条件好,大红菌、奶浆菌、干巴菌都特别多,一天可以来回两转,找到的菌子可以卖到四五百块钱,已经成为我们寨子里老百姓的重要经济来源了。”

找到的菌子笑开颜

菌子可以变“票子”,群众的观念也转变了。“现在寨子里出去外面打工的年轻人越来越少了,因为在家可以种甘蔗、种茶叶,还可以去找菌子来卖,每年的收入能达到两万多元。”村民小陆说。

人人都是“护林员”

“除了找菌子卖,我们还会去找野生蜂蜜和中草药来卖,山里面的东西都是宝呢。”村民小陆乐呵呵的告诉记者。一边守护好生态环境,一边依托资源优势发展产业的“靠山吃山”路子越走越宽,王莫村六组用实践作答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生态环境保护的越好,山林间孕育出来的“宝物”就越多。尝到了绿水青山释放出的“生态红利”,如今的西盟县勐梭镇王莫村六组依然与林为伴、靠林致富,不同的是,人们不再是一味索取,而是将绿水青山视为幸福生活的“靠山”。

绿水青山成了老百姓的绿色饭碗

“现在老百姓保护森林的意识越来越强,就算不是护林员,每个人上山看见有人乱砍滥伐都会主动举报。因为守住了这片绿水青山,就守住了我们老百姓的绿色饭碗。”扎克说。

目前,西盟县勐梭镇王莫村六组的30户建档立卡户共134人全部实现脱贫,采摘野生菌的农户野生菌子收入达5000元以上。一个个数字,记录着这片森林带来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绿水青山变成了群众的“绿色银行”。

自然生态资源成了西盟县最大的自然财富和经济财富

护林、营林、造林。近年来,西盟县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定不移地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生态扶贫成效显著。绿水青山的自然生态,成了西盟县最大的自然财富和经济财富,走出了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云南网通讯员 艾嘎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绿色大产业大数据数服务平台无关,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凡注明“来源:绿色产业大数据服务平台”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绿色产业大数据服务平台,转载时请署名来源。 本网转载自合作媒体或其它网站的信息,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中国投资协会 银监会 商务部 工信部 国家发改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