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加入“绿色产业大数据服务平台 碳中和-碳达峰-绿色金融-绿色产业-科技项目-政策解读-专家咨询-园区服务”!
当前位置:首页 > >乡村动态 > 详情
绿色好环境成致富“金饭碗”
  • 作者:哈尔滨新闻网
  • 发布时间:2021-06-03 16:05:28
  • 669次

通河县祥顺镇新乡村,村在田中,田在村中。

百多年前,松花江北岸,铧子山脚下,人们择水而居形成了通河县。如今,以水定城的通河县,依靠流经县境90公里的松花江“黄金水道”,造就了享誉全国的优质稻作区。

一江一城一片田,通河县委、县政府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大力实施河湖水系综合治理,发展生态产业。引江水入城,为高标准农田建设提供了优良灌溉基础,通河生态稻米直接化作解码“金山银山”的金钥匙。

5月30日,记者随“松花江上·百年印记”主题宣传报道活动采访团,沿松花江顺流而下,进入通河县。

亮剑保河 守住黄金水道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插秧时节,通河县稻田内一派生机盎然。伴随着蛙鸣阵阵,大机械联排作业,飞速插下一排排秧苗。

“吉尼斯稻香村”负责人李久明种了几十年水稻,近些年,他感触最深的是环境越来越美,水质越来越好,水稻产量越来越高。

多年来,通河县逐步加大保护松花江母亲河的力度,坚持绿色环保理念。主城区通河镇城镇污水治理工程,日处理污水能力达1万吨。

每年,通河县各部门都要联合开展“亮剑护河”专项执法行动,水务部门会同公安、检察、自然资源及各镇政府等多部门联合执法,对全县河湖“家底”进行大清查,巡查16条河流、9个湖泊、971公里河道,有效打击涉及河湖的一切违法活动。

经过有效治理,松花江水系沿岸农业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因松花江水质好、水温高,通河县水稻品质不断提升,所产大米通过国家绿色有机食品认证,优良品质广受认可,市场美誉度不断攀升。

引田入村,打造“田中村”

水满田畴稻叶齐,日光穿树晓烟低。万亩平畴稻花海掩映村庄,这在通河县是随处可见的美丽景色。引田入村,打造“田中村”,是该县建设美丽乡村的一项新举措:田在村中、村在田中;林在村中、村在林中,整个通河县8个乡镇、百余个行政村都纳入“一片田”之中。

2019年起,为加强新增地缘管理,通河县尝试开展老旧危房转档工作,一些不住人的老旧房屋由村民自行拆除,信息存入档案,视同实物存在,订合同保障产权人的所有权益。由此,每个村屯都腾出了不少宅基地,在村党支部、村委会的指导下,这些土地都种上了经济作物,房舍掩映炊烟,田野中的村庄烟火气十足。

在通河县富林乡五合联合社示范园区“吉尼斯稻香村”,示范稻田内的观光亭别具一格,整座观光亭木质框架、玻璃地板,直入稻田,亭子下面也长着水稻。亭子围廊上依次记录着24节气对应的春种秋收农事环节。合作社负责人李久明说,这片示范园区是通河县田园综合体的一部分,由865户社员的田地组成,以种植有机生态稻米为主,兼具观光、休闲、旅游功能。

藏粮于技,擦亮“金名片”

浮云有意藏山顶,流水无声入稻田。助推“通河生态稻”快速升级的,还有另一个“法宝”——“藏粮于技”。鱼稻、鸭稻、蟹稻、虾稻在通河县随处可见。种养模式相得益彰,很受稻农欢迎,一块田获得双重收益同时,稻田养殖也为有机稻米贴上了“活”标签。

走进通河县祥顺镇的“稻田虾蟹越冬繁育场”,稻田小龙虾苗经过近半年繁育,已经长到拇指肚大小,来自南方的种苗经过驯化,形成了“本地苗”,不仅为广大稻农节省下了高昂的运输费用,还极大地提高了养殖成活率。

通河县三站镇“虾兵蟹将家庭农场”去年开始尝试室外稻田蟹越冬,已获得了成功,入冬时米粒大小的蟹苗,已长成了“纽扣”,只等水稻秧苗再长高些,就将投放到稻田中。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通河县瞄准打造“绿色产业基地、低碳工业园区、山水旅游胜地、幸福宜居家园”目标,久久为功,打造通河生态稻区域品牌,2019年,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区域公共品牌,“通河大米”跻身第37位。

百余年来到如今,通河已不止是母亲河畔的一块寒地黑土、资源沃土,“绿水青山”释放出“金山银山”效能,推进了产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通河县正朝着创业热土、安居乐土目标奋力迈进。

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绿色大产业大数据数服务平台无关,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凡注明“来源:绿色产业大数据服务平台”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绿色产业大数据服务平台,转载时请署名来源。 本网转载自合作媒体或其它网站的信息,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中国投资协会 银监会 商务部 工信部 国家发改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