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加入“绿色产业大数据服务平台 碳中和-碳达峰-绿色金融-绿色产业-科技项目-政策解读-专家咨询-园区服务”!
当前位置:首页 > >现代农业 > 详情
AI和农民,到底谁更会种地
  • 作者:陆玖财经
  • 发布时间:2020-12-25 00:00:00
  • 500次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赵春江16日说,目前中国的农业数字经济规模是5778亿元,预计到2025年能够达到1.26万亿元。

拼多多的崛起,社区团购的火爆,让全中国的农民都认识到了电商的威力,除了卖货,中国的互联网公司正在用科技一点一点改变着现代农业的各个环节。

从Alpha go开始,人工智能和人类的比赛一直没有停过,自从人类在各种各样的智力游戏中被彻底打趴下之后,其他领域与人工智能之间的比赛也在上演。

本月由中国农业大学、拼多多联合主办的2020多多农研科技峰会上搞出了一个国内首届AI草莓种植比赛,目的是为了充分激发青年科学家的想象力创造力,最终产生一批低成本的可复制的AI农业应用,为农产品带来更高的附加值,毕竟人工智能是需要数据积累的。

这场人工智能与农民之间的技艺比拼其实只是现代农业的一个缩影,更多的则是科技在未来能够给农业带来多少赋能。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赵春江16日说,目前中国的农业数字经济规模是5778亿元,预计到2025年能够达到1.26万亿元。

科技,到底能够给现代农业带来多少惊喜呢?陆玖财经将从技术、渠道以及就业三个方面,做出解答。

技术:科技到底能为农业做什么

以色列,世界现代农业皇冠上的明珠。

面积仅有2.5万平方公里,比中国任何一个省都小,却依靠科技创新打造出了全世界先进的生态农业系统。

利用滴灌技术、温室技术、智慧农业,以色列不仅满足了本国粮食和果蔬的需求,还占据了欧洲40%的瓜果蔬菜市场,被誉为欧洲的“果篮”。

我国最为全球人口最多的国家,拥有全球最大的农业市场,长期被认知为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今天也正在用科技改变着自己的命运。

改进农作物种植方式,同时也在积极探索布局现代化农业种植,实现传统农业向智能化农业的转变。“互联网+农业”的智能化种植模式将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所以说,实验室与田间地头并不矛盾,工程院朱有勇院士的扶贫之路就是最好的例证。

2015年,中国工程院确定了澜沧县作为院士专家科技扶贫点,院士朱有勇来到了澜沧。

澜沧县地处西南边境,阳光充足、雨水丰沛,境内超过70%都被森林覆盖,且绝大多数为针叶林。但是村民们的整体受教育程度低,长期被贫困所困扰。

三七是一种珍贵的中药材,随着市场需求的增大,像农作物一样的大田种植逐渐成了主流。但大田种植三七有一个致命的难题——“连作障碍”,也就是说一片土地一旦种了一次三七,10至15年内都不能再次种植三七。与此同时,为了让防止病虫和快速成长,肥料和农药也必不可少,这既造成了地力的损失,三七的品质也大大降低。

朱院士带领团队启动了林下三七专项科研课题,经过一系列试验,朱有松发现经过思茅松松针的化合物,对三七的病原体有着明显的抑制作用,所以思茅松林下环境就是三七最适合生长的环境,再加上其深耕多年的生物多样性病虫害防控技术,不用农药化肥,就有效解决了三七感染病虫害致使根部坏死问题,并将林下三七不到10%的成活率大幅提升至70%。

林下三七的种植为澜沧扶贫打开了局面。澜沧地区森林面积广阔,适合林下三七生长的思茅松林就有40余万亩。2017年,林下三七的种植面积扩展到了300亩,2018年更是接近了7000亩。

2019年11月,由中国工程院主导的澜沧科技扶贫班迎来了首批电商学员,随着新电商拼多多的加入,澜沧新农人的货品有了新的去处。此外,院士还专门走进拼多多和央视联合直播间,为学员们示范如何通过直播电商来卖货。

2020年11月,澜沧正式退出贫困县。

还有一个案例,发生在云南省泸水市。

泸水市位于云南省西部,地处横断山脉,在碧罗雪山和高黎贡山的大峡谷中,怒江奔流穿城而过。“山高谷深,平地少”是全市地貌最大的特点。

在云南省委下派帮助怒江脱贫攻坚工作队指导下,2019年7月,工作小组走进了泸水市下辖的老窝镇老窝村。

经过近一个月的调研,工作小组选择了适应高山峡谷地理特性的晚熟沃柑,与当地上百年种植历史的香橼套种,还首次在怒江大峡谷里,引进了水肥一体智慧滴灌农业高科技设备,打造出了怒江州的第一个“多多农园”。

2019年12月,带着希望的沃柑苗种下,滴灌技术、水肥一体设备随之投入使用。“多多农园”选择的沃柑、香橼可错季上市,上市时间在每年1-5月份,跨越元旦和春节假期。

该项目第三年开始正常结果,之后进入丰产期,果木寿命可达20-30年。因为技术投入量高,还能比普通果园减少15%左右的肥料用量,减少30%以上劳动量,每亩增收800-1500元。

很显然,未来已来,农民的未来也需要科技来赋能,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赵春江说,目前中国的农业数字经济规模是5778亿元,预计到2025年能够达到1.26万亿元。

渠道:怎么卖出去永远都是痛点

在过去的几千年里,农民大多数是不直接参与到农业销售环节的,他们种出的粮食,永远不会直接到达消费者手中。

而电商,代表了缩短销售途径的先进生产方式,正在逐渐解决这个问题,让农民直接能够跟消费者发生关系。

好果子烂在地里,这是农民最不愿意见到的一件事,但是,由于从业人员的素质普遍不高,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一直存在,农产品滞销现象似乎已成为年复一年的常态,一边是农民苦守自己的大量农产品低价难销,另一边是城市民众抱怨吃不上廉价果蔬,农产品“滞销、卖难、买贵”的怪圈一次次上演。

随着时代的发展,互联网+农业为走出这一怪圈提供了解决方案。

在直播电商、电商助农等新业态拉动下,使农产品供给和消费向线上转移,网络消费正呈现农货线上线下融合加速的趋势。

山东烟台22岁的于本诚就是电商助农的受益典型。

他通过所学的电商专业知识,借助电商平台挽救了家里二十多年的水果生意。

于本诚的父亲于基东是烟台龙口知名的水果供货商。于基东和另外两名烟台人将太婆梨发往俄罗斯,高峰时家里每年销售超过250万斤。

去年8月,俄罗斯暂停从中国进口梨果类产品,此时,于家的冷库里已经堆满了新上市的太婆梨。国外销路断了,其父亲和母亲分头去哈尔滨和北京的批发市场找门路,但出不去的太婆梨只能把线下的价格砸到了8毛钱一斤,只有原收购价的三分之一,于家的生意一度陷入僵局。

2019年8月,原本想在外面多历练几年的于本诚,在家人的求援下火速回家,临危受命,将滞销的太婆梨搬到线上平台上。

从日销0单、3单、5单到日销300单,借助电商平台上的各类优惠政策活动,不到一个月,于本诚店铺的销量就稳定在了日销1000单、5000斤左右。

电商圈的人都知道,农产品是拼多多的主要产品之一,通过陆玖财经从拼多多拿到的数据来看,2020年一季度,拼多多涉农店铺增加27万,接近2019年全年新增店铺数,其中60%的注册地址为农村地区,多多果园目前每天送出水果超过200万斤。

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始拥抱互联网。

就业:科技还得靠年轻人来操盘

富二代继承的是家产,星二代继承的是名气,农民的子女继承的,则是父辈的勤勉和对于创新的追求,未来的农业肯定是属于年轻人的。

在农业后继无人的今天,越来越多的农二代加入到返乡大潮之中,回家干现代农业,往往比在北上广搬砖,挣得更多,活得也更开心。

9月19日,固城湖正式开湖。

90后的南京姑娘陈芸,也迎来自己返乡后“头一遭”养殖出的固城湖大闸蟹,她计划通过电商平台,把螃蟹卖向全国。

数据显示,国内大闸蟹产业规模为1120亿元,但电商销售规模才40.6亿元左右,整体渗透率不足4%,未来5年有望增加至2000亿元。

拼多多数据显示,大闸蟹线上消费规模每年以超过100%速度增长,同时广东、四川、重庆等华东、西南区域消费比例崛起,大闸蟹的市场也在“横行”。

在“蟹一代”的经营模式里,把大闸蟹养好,然后卖给批发商,这是最常见的方式。但不掌握销售渠道,不知道市场的变动,增产方式只有扩大种植面积一条路径。随着养螃蟹的人越来越多,在十年时间中,大闸蟹产区的养殖面积扩大了数倍。但这其中,能真正赚到钱的蟹农,只是少数。

70后的陆冶军,则早早看到了趋势。

把两个儿子陈志伟、陆韬宇喊回家中,父子们甩开膀子干起了电商,从头开始学基础的打包、发货、运营,起初在天猫、淘宝等平台摸索,后来将生意扩展到了拼多多。

依托父辈们打下的成熟供应链基础,两兄弟一个抓电商、一个搞直播,很快把电商生意做到了近1个亿,规模已经与陆冶军搞了20多年的线下规模相当。

这群养螃蟹、卖螃蟹的年轻人,正在成为长三角地区大闸蟹行业的“接班人”。

机会不止发生在北上广,时代的天平正在从城市转移至农村,留给科技化和数字化农业的机会还有很多。

当无数小镇青年寒窗苦读十年,还在苦苦加班熬夜为年薪百万而努力,你会发现,曾经的中小学同学,或许会在新电商上售卖家乡农产品而年销售过亿。

“智慧农业”是一个农业全产业链优化的过程。用最少的资源,科学合理地种、养出最优质的农产品;用最低的流通成本,将产品最快地运输到销售地点;用最短的时间,将最优质的农产品卖出去。这是“互联网+”和“智慧+”在整个农业行业的深度运用。

完成这一闭环的,一定是年轻人,年轻人正在用科技拥抱未来。

陆玖评论:科技重新定义农业

今天的农民,如果时光穿梭到50年后,也许他站在地里,根本无从下手,不知道如何耕作。

科技正在重新定义所有的事物,农业也不会特立独行,虽然今天在很多环节,技术还无法完全取代人类,但是事物发展的方向绝对不会因此而变化,未来的农业一定属于科技,科技会重新定义农业。

新电商,在做农业这件事上,有动力,也有能力去做。

为什么说有动力,因为大家已经从农业这件事上获利,拼多多副总裁陈秋说,创立5年多以来,拼多多的农产品成交额一直保持着100%以上的高速增长,每天的物流包裹中有接近1/3是农产品和农副产品。

这就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这些互联网公司从这个生意中挣钱,然后把钱再反哺给产业,产业被优化后,让企业获得更大的利润,最终形成一个互补的良性状态。

所以说,未来的农业,未来的农民,一定会被科技重新定义。

未来的农民,不再是面朝黄土背朝天,他们可能坐在控制室内,让人工智能完成一切的施肥、洒药、种植以及收割,基因技术甚至可以让产量和品质都大幅提高,农民再也不会是站在地里,皮肤黝黑的形象。

未来的农业,也不会再是靠天吃饭,技术解决了大多数自然环境带来的不确定因素,人类粮食的问题,基本上会得到解决,供给会一直处于一个稳定值。

而农产品的销售方式,也会形成一个O2O的销售模式,线上电商可以让产品轻松卖到全球任意角落。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绿色大产业大数据数服务平台无关,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凡注明“来源:绿色产业大数据服务平台”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绿色产业大数据服务平台,转载时请署名来源。 本网转载自合作媒体或其它网站的信息,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中国投资协会 银监会 商务部 工信部 国家发改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