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加入“绿色产业大数据服务平台 碳中和-碳达峰-绿色金融-绿色产业-科技项目-政策解读-专家咨询-园区服务”!
当前位置:首页 > >乡村发展 > 详情
村书记你要这样干,紧跟脱贫,趁热打铁才可以振兴乡村!
  • 作者:地道农旅
  • 发布时间:2020-12-05 22:33:16
  • 441次

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7亿多人摆脱贫困,截至11月底,中国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成绩真举世瞩目!

您的村子是不是也刚刚脱贫?虽然脱贫攻坚已收官,但是乡村振兴还方兴未艾,做好这两项的衔接工作至关重要。只有这样才可以避免返贫风险!只有这样才可以让你的村子实现全面振兴!只有这样才可以让村民实现共同富裕!为此,地道农旅地道君总结了以下几点,希望能给各位村书记有所启发和帮助!

一、脱贫的伟大成果

1 认识成果

咱们村书记要充分认识到我国脱贫攻坚力度之大、规模之广、影响之深,前所未有,取得了决定性进展。我们国家可以彻底消灭绝对贫困,那一定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乡村全面的全面振兴!

作为乡村的“领头雁”,咱们书记要有自信推进乡村振兴、要有魄力投身乡村事业!

2 掌握经验

脱贫攻坚进程中我们国家积累了如强化组织保证、坚持精准方略、要坚持加大投入、强化资金支持、坚持社会动员等宝贵经验。

咱们村书记要认真梳理自己在脱贫工作的经验,同时掌握国家在脱贫工作的经验,把工作制度、工作机制、工作方法等这些宝贵经验用在乡村振兴建设上,那乡村还愁振兴不起来吗?

3 做好准备

乡村振兴就是脱贫攻坚之后的新发展阶段,咱们村书记不要因脱贫成绩而自满,要把目光放长远,要为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做好准备。

二、乡村振兴势在必行

脱贫攻坚是乡村振兴的直接序幕,也是乡村振兴的坚实基础。毫无疑问,乡村振兴战略是纲领性的、战略性的,因此对脱贫的乡村而言,需要进一步加深对乡村振兴战略的了解。

规划先行村书记要统筹谋划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工作,要以开放的心态委托像地道农旅这样的专业团队,以客观、专业的态度去编制乡村整体发展战略,从策划、设计、落地、发展高位统筹,做到规划先行。

势在必行国家发放乡村振兴7万亿专项资金、国家将乡村振兴作为“三农”工作的总抓手……种种政策都表明国家对乡村振兴的重视,国家支持,有政策资金等保障,咱们村的乡村振兴势在必行!

三、三大对接方式

没有脱贫攻坚,就没有乡村振兴;乡村不振兴,脱贫攻坚就不可能巩固。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就是一次现代化的跨越,如何把乡村振兴作为脱贫攻坚的升级版打造好?为此地道农旅地道君总结了三大对接方式帮您有效衔接:

1 产业扶贫项目与产业兴旺衔接

产业扶贫是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产业是支撑。

强产业咱们村在脱贫阶段也一定选了主导产业,而在乡村振兴阶段就需要将咱们村的主导产业做大做强。

融产业咱们的扶贫产业如果想拥有更大的发展潜力、产品有更高的附加值和溢价能力,就需要将咱们村的特色种养产业向农旅、康养项目融合。

2 基础设施建设与生态宜居衔接

农村基础设施是促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基础,生态宜居是村民的迫切需求。

基础设施 改善村庄道路、农村人居环境等是咱们村民最迫切需要的,所以要逐步开展村庄清洁行动、推进“厕所革命”、治理垃圾污水,补齐农村短板,让村子更宜居、更有吸引力。

公共服务引导医疗、教育、养老等公共服务向农村倾斜,让城市和农村互联互通。

3 扶贫驻村帮扶与治理有效衔接

借助驻村帮扶工作队的力量,加大村干部培训力度,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推动治理有效。

如果咱们村有驻村帮扶工作队,可以邀请其担任乡村振兴的主讲师或者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的负责人,通过他们的经验和能力带动村民参与乡村振兴的建设。

4 扶贫要先扶智与乡风文明衔接

乡村文化振兴是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灵魂,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厚实的文化基础和持久的精神动力。

教育扶贫是缓慢、艰苦、长期的投入,在乡村振兴阶段带来的影响是内生的,根本的。咱们村可以借助扶贫的师资力量开展村民培训,提高村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同时可以让孩子掌握知识,改变命运,从而造福家庭;还可以改善民风民俗,让乡风更加文明。

总之地道农旅地道君认为,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咱们村书记要做好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无缝衔接工作,进而乘势而上把乡村振兴这件大事办好。

『地道国际·农旅』地道国际农旅为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而设立,以深耕农旅、振兴乡村为使命,以创新农业与农村发展模式为抓手,是中国农旅产业创新发展的领导品牌。致力构建田园综合体、农业产业特色小镇、共享农庄、康养综合体及乡村振兴产业。为企业家和参与者共建、共享、共赢行业生态平台。欢迎更多的朋友能一起参与共同推动行业生态的发展和完善,一起助力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绿色大产业大数据数服务平台无关,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凡注明“来源:绿色产业大数据服务平台”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绿色产业大数据服务平台,转载时请署名来源。 本网转载自合作媒体或其它网站的信息,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中国投资协会 银监会 商务部 工信部 国家发改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