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加入“绿色产业大数据服务平台 碳中和-碳达峰-绿色金融-绿色产业-科技项目-政策解读-专家咨询-园区服务”!
当前位置:首页 > >专家之声 > 详情
张燕生:资本市场动荡来源于不信任
  • 作者: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
  • 发布时间:2020-07-28 17:13:17
  • 174次

作者|张燕生(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

加强防疫国际合作,尽快恢复全球产业链

当前国内的疫情基本控制住了,标志就是3月19号武汉病例归0。武汉归0意味着中国第一阶段的疫情控制住了,剩下的就是复工复产复课,会不会恢复物流互联互通,会不会产生新的疫情,有待观察。还有一个是输入性病例能不能控制住,会不会产生第二次蔓延扩散传播,这是新的不确定性。

张燕生


这个不确定性比起过去应该是好了很多。基本上能够做到发现一例、摁住一例。从这个角度讲,我个人认为中国的疫情到了风险点管理阶段,就是点对点控制。不知道什么地方发生,但是发生了,控制住。这样一来,它永远是一个局部的事情。

从这个角度讲,中国应该全面加快复工复产复课。采取科学谨慎的态度是必要的,但是确实经济社会生活停顿带来的影响太大了。

现在的疫情是全球蔓延扩散,基本上失控了。全球的病例都超过20万件,死亡病例已经超过了1万件,远远超过中国了,中国死亡病例也就3000多件,总的确诊病例累计起来也就是81000件。全球无论是确诊病例还是死亡病例都是数倍于中国。应该讲,全球的疫情基本上失控了。其中,除日本以外的G7成员,即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和加拿大的新增病例占全球的比例超过80%。

全球陷入衰退已成定局

疫情对全球的影响,各种说法都有。但是不管什么说法,基本上,全球经济已经陷入衰退了。按照IMF定义,全球经济增长率低于2.5%就陷入衰退,今年全球陷入衰退已成定局。

全球三大生产网络是欧洲、北美和东亚。东亚的疫情基本上趋于稳定,像日本、韩国和东南亚。中国基本上控制住了。东亚生产网络下一步怎么恢复,是一件非常重要的工作。欧洲的生产网络,相信下一步会变得越来越严重,起码是二三季度会变得非常具有挑战性。

当欧美的疫情蔓延扩散失控后,因为这个疾病的特点是隔离,隔离就是停顿。欧美的供应链、生产链、价值链如果停顿,对中国的影响是非常大的,而且历史上也从来没见过这种事情。过去无论是大萧条还是大危机,从来没有发生世界上最发达的两个地区停顿下来的情况。

欧美经济如果停顿下来,亚洲恢复起来以后,就会涉及到,全球三大生产网络,有两个塌下来,而且都是非常重要的、高端的,很多原材料、零部件和中间产品都是不可替代的生产网络,在这种情况下,东亚的生产网络能一枝独秀吗?我个人认为是非常难的。最坏的情况还没有到来,要做好准备。

那么,怎么办?第一,科学抗疫,开放合作。全球共同联合抗疫是非常重要的。全球缺口罩,缺防护服,缺医疗设备。目前重点是欧洲。德国、荷兰、法国,都是重点国家。能够稳住德国、法国、荷兰,使欧洲中心能够稳住,那欧洲生产网络能在第四季度恢复就非常不错了。加快东亚生产网络的恢复,尽力恢复到疫情前,是非常重要的。欧洲就全力以赴与它开展合作,同时也加强同美国之间的沟通、对话和合作。

第二,对于非疫情区方面。从目前看,亚洲疫情的控制是趋于稳定的,“一带一路”地区是趋于稳定的。怎么开展非疫情严重地区之间的抗疫合作和经济方面的合作,变得非常重要。这些绝大部分都是发展中国家、新兴市场,是南南合作。

合作的重点,首先是抗疫。虽然它们疫情不严重,但是防止蔓延扩散是非常关键的,要把握住这个窗口期。第二是经济方面的合作,怎么能够在全球经济陷入衰退的时候,让非疫区和中国的合作成为全球经济的稳定器。第三,疫情打击最大的是需求,没有需求,怎么恢复?因此,国际合作就是怎么能够共同创造需求,然后稳定供应链。这是目前中国应该做的最重要的三件工作。

新基建要避免过剩产能

新基建,实际从历史上,也就是1997年的危机和2008年的危机,我们都搞过基建。1997年的东亚金融危机,打击的是东亚生产网络。那一年,我们采取了各种措施扩大内需,发行基础设施国债,搞基础设施建设。从决策来讲,是非常当机立断的。1997年下半年感觉到危机对我们的影响非常大,1998年春节开始制定扩大内需的方案。3、4月份下达扩大内需的投资项目,6月之前,项目资金都到位。下半年,所有项目都开工。9月、10月就开始进行全面的项目稽查。

当时项目稽查查三件事。第一,有没有按照项目建设程序执行,即项目招投标、项目法人责任制、项目监理制,项目前期是不是按照程序走的。第二,查项目资金到位率。第三,查项目开工情况,确保投资项目能够发挥拉动内需的作用。

因此,可以看到,1998年到2002年的四年,经济增长率不高,但是四年过后,为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退耕还林还草还牧,三年国企脱困、包括银行摆脱全行业困境,进入经济高速增长阶段打下了坚实基础。2003年中国经济进入一个腾飞的阶段。这次基建是非常成功的,没有留下地方不良债、银行不良资产,也没有留下各种各样的问题,包括产能过剩。那一次用结构性改革的措施来扩大基建,为中国经济上台阶创造了重要条件。

第二次就是2008年。2008年这次危机,它打击的是高杠杆率的国家和地区、高杠杆率的行业和领域。不管穷国、富国,只要是过高杠杆率,泡沫破灭就带来金融危机。中国在2008年底的杠杆率是142%,非常健康,也就是2008年的危机对中国的影响是非常有限的。

但是我们在2008年以后的几年搞了几十万亿的基建。最后导致的结果就是巨额的地方债、巨额的银行不良债、巨额的产能过剩,宏观杠杠率超过了250%。其中一个外部因素是美国逼迫中国承担更多危机责任。事实上,2009年中国GDP占世界经济的比重仅8.5%,而中国拉动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0%。

2008年的基建和1997年的基建有不同效应,一是对危机的判断,2008年失误,是对危机做出错误判断和采取过度刺激措施。二是2008年的基建,伴随着地方非理性投资扩张,为未来发展留下严重的后遗症。三是1998年的基建补水利、公路、粮库、市政建设、退耕还林还牧还草等历史欠帐,有结构性调整举措,而且基建的范围牢牢地把握住不发生过剩产能、不发生不良债、不发生基建过度而产生的资源浪费,因此,弥补了经济发展的短板和瓶颈。

1998年那次,最有名的就是纺织业限产砸锭,砸掉940万锭,相当于总产能的1/4。但是砸的是国企的锭,民企的锭不但没有减少,还增加了3000万锭。也就是民企的产能翻番,国企的产能大幅度退出,最后使中国的纺织业变成了混合所有制结构,国际竞争力富可敌国。

这次新基建,我们想知道,它是像1998到2002年那个阶段的新基建,还是2008年到2012年的新基建,还是另外一个新基建?核心的问题是新基建能不能够避免产生过剩产能、不良债、过高的杠杆率、低效率低效益的基建,这是非常核心的。新和旧其实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是不是按照常识、按照规律、按照基本的逻辑做基建。

资本市场动荡来源于不信任

关于美股多次熔断,说明美联储多次紧急降息也好,还是采取7000亿美元的量宽也好,最后市场和全球投资人的回答就是不信任,就是拿腿投票,就是逃离市场并抵消美联储预期目标。

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可能要反思一个问题,就是现在采取的各项对策是不是对症下药。为什么全球投资人不相信这一套?为什么资本市场不相信这一套?按道理来讲,像两次紧急降息,一次50个点,一次100个点,2008年金融危机都没发生过这么大的干预力度。而且降到了0,相当于施加重锤破釜沉舟了,下一步只有负利率了。

我们真正要讨论的不是熔断几次,而是全球投资人究竟怎么看、市场究竟怎么看、问题究竟在哪,这个是核心的问题。

为什么全球投资人首先选的是逃?根本不信那些措施,能逃掉就逃掉,做空。原因非常简单,就是突发性的公共卫生危机和2008年高杠杆率的金融危机一样吗?和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实体经济的危机一样吗?和70年代的两次石油危机一样吗?那么,不同在什么地方?危机应对应该采取什么策略?

从这个角度去讲,真正要重建股市的信心,美欧确确实实要正视疫情,尊重常识、尊重规律、尊重逻辑,新冠的常识是什么?新冠的常识就是这个病唯一的办法是隔离,唯一的治疗是自愈,医疗在今年年内不可能有特效药、不可能有疫苗。这就是常识。开始英国的首相说要全民免疫,那是拿国民的生命来博。现在全变了,又变成了全面隔离。

第二,要尊重基本的规律。规律是什么?既然它是隔离、是自愈、是自身免疫力,既然年内都不可能有疫苗和特效药的情况下,它对经济的影响有多大呢?欧美经济如果中断、停顿,欧美能受得了吗?欧美人的储蓄率很低,财政赤字居高不下、债台高筑。不说别的,隔离以后吃什么、喝什么?整个物流断了,中国仅仅是武汉,可以30个省来支持这一个省,欧洲和美国做得到吗?做不到。

目前看,欧美才刚刚承认现实,开始采取隔离了。中国被批评了多时,批评得非常激烈的是怎么武汉1月23号才隔离、才封城?那么,欧美就要问一个问题,怎么到了3月20号才开始意识到这个病唯一的办法是隔离呢?从中国的武汉1月20号到3月20号,欧美整整浪费了应对疫情的两个月的时间。这两个月,就造成了失控。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资本市场熔断就是没有信心、恐慌、也不信任。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绿色大产业大数据数服务平台无关,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凡注明“来源:绿色产业大数据服务平台”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绿色产业大数据服务平台,转载时请署名来源。 本网转载自合作媒体或其它网站的信息,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中国投资协会 银监会 商务部 工信部 国家发改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