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加入“绿色产业大数据服务平台 碳中和-碳达峰-绿色金融-绿色产业-科技项目-政策解读-专家咨询-园区服务”!
当前位置:首页 > >专家之声 > 详情
王信:须制定有较强约束力的碳减排规划
  • 作者:广州日报
  • 发布时间:2021-04-11 23:35:29
  • 346次

气候变化相关金融风险问题已引起国际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被认为是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重要来源之一。落实新发展理念,统筹发展与安全,推动低碳绿色发展,实现2030年前我国碳排放达峰和2060年前碳中和目标(以下简称“30·60目标”),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都需要深入研究气候变化相关金融风险,并通过宏观审慎管理等手段及早加以应对。近日,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王信在演讲中表示,气候变化相关金融风险问题已引起国际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被认为是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重要来源之一。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都需要深入研究气候变化相关金融风险,并通过宏观审慎管理等手段及早加以应对。

王信表示,应对风险的前提是准确评判风险。由于气候变化的演变、极端情况的出现、相关政策的变化等都存在高度不确定性,气候变化与金融体系相互联系和作用的机理非常复杂,气候变化相关金融风险的宏观审慎管理面临巨大挑战。一些国家在风险评估和压力测试等方面做了有益尝试,值得研究借鉴。从中国的情况看,中国是全球绿色金融的重要倡导者和引领者,在应对气候变化相关金融风险方面有一定基础。例如,自2019年第一季度起,就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金融机构绿色信贷业绩评价,并将其先后作为人民银行宏观审慎评估(MPA)和金融机构评级的重要依据之一,这是我国宏观审慎管理的重要尝试。目前共有15家国内机构参与中英绿色金融工作组组织的金融机构气候和环境信息披露试点。但我国在气候变化相关金融风险的评估和应对上也面临较大挑战。

为此,王信建议,一是制定有较强约束力的碳减排规划。根据“30·60目标”和到2030年中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5%以上等目标,细化各行业、各地区的减排路径和能源转型目标,为准确评估、预测气候变化相关金融风险奠定坚实基础。

二是强化气候风险应对的顶层设计和宏观审慎管理。建议强化宏观审慎管理职能部门的协调机制,重点就气候变化相关风险等问题加强部门协调和绿色金融政策的顶层设计。加强专业队伍建设,将气候变化相关因素和绿色金融活动纳入宏观审慎政策框架,抓紧构建“国内统一、国际接轨”的绿色金融标准体系,以及气候变化相关风险评估的方法论和工具,及早开展气候变化对金融体系影响的情景分析与压力测试。

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肖欢欢实习生吴迪诗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蔡凌跃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绿色大产业大数据数服务平台无关,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凡注明“来源:绿色产业大数据服务平台”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绿色产业大数据服务平台,转载时请署名来源。 本网转载自合作媒体或其它网站的信息,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中国投资协会 银监会 商务部 工信部 国家发改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