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加入“绿色产业大数据服务平台 碳中和-碳达峰-绿色金融-绿色产业-科技项目-政策解读-专家咨询-园区服务”!
当前位置:首页 > 绿色产业 >产业动态 > 详情
十四五规划纲要的能源机遇,简单直接
  • 作者:自能源情报
  • 发布时间:2021-03-14 20:55:08
  • 373次

十四五规划指引未来的发展方向,能源作为基础设施和经济发展的保障,还面临“碳达峰、碳中和”的不断增强的约束,既要保障能源安全,又要实现绿色转型。机遇和挑战并存。

我们从十四五规划中摘录能源的部分,从中分析机会和新变化。

集中论述能源的包括“构建现代能源体系”、“实施能源资源安全战略”,碳达峰、碳中和,绿色发展、环境治理依然是主要方向。

构建现代能源体系:

推进能源革命,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提高能源供给保障能力。加快发展非化石能源,坚持集中式和分布式并举,大力提升风电、光伏发电规模,加快发展东中部分布式能源,有序发展海上风电,加快西南水电基地建设,安全稳妥推动沿海核电建设,建设一批多能互补的清洁能源基地,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提高到20%左右。推动煤炭生产向资源富集地区集中,合理控制煤电建设规模和发展节奏,推进以电代煤。有序放开油气勘探开发市场准入,加快深海、深层和非常规油气资源利用,推动油气增储上产。

因地制宜开发利用地热能。提高特高压输电通道利用率。加快电网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和智能微电网建设,提高电力系统互补互济和智能调节能力,加强源网荷储衔接,提升清洁能源消纳和存储能力,提升向边远地区输配电能力,推进煤电灵活性改造,加快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和新型储能技术规模化应用。完善煤炭跨区域运输通道和集疏运体系,加快建设天然气主干管道,完善油气互联互通网络。

实施能源资源安全战略:

坚持立足国内、补齐短板、多元保障、强化储备,完善产供储销体系,增强能源持续稳定供应和风险管控能力,实现煤炭供应安全兜底、油气核心需求依靠自保、电力供应稳定可靠。夯实国内产量基础,保持原油和天然气稳产增产,做好煤制油气战略基地规划布局和管控。扩大油气储备规模,健全政府储备和企业社会责任储备有机结合、互为补充的油气储备体系。加强煤炭储备能力建设。完善能源风险应急管控体系,加强重点城市和用户电力供应保障,强化重要能源设施、能源网络安全防护。多元拓展油气进口来源,维护战略通道和关键节点安全。培育以我为主的交易中心和定价机制,积极推进本币结算。加强战略性矿产资源规划管控,提升储备安全保障能力,实施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

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

其中绿色生态、安全保障的部分是约束性的,即要纳入考核的硬杠杠。这是来真的,完不成要承担责任。

绿色发展,积极应对气候变化

1、推动绿色发展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绿色转型,污染治理、蓝天保卫战持续。加强城市大气质量达标管理,推进细颗粒物(PM2.5)和臭氧(O3)协同控制,地级及以上城市PM2.5浓度下降10%,有效遏制O3浓度增长趋势,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持续改善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长三角地区空气质量,因地制宜推动北方地区清洁取暖、工业窑炉治理、非电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加快挥发性有机物排放综合整治,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总量分别下降10%以上。

(简评:将继续释放清洁能源改造和污染治理的机会。)

2、积极应对气候变化

落实2030年应对气候变化国家自主贡献目标,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完善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重点控制化石能源消费。

实施以碳强度控制为主、碳排放总量控制为辅的制度,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和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率先达到碳排放峰值。推动能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利用,深入推进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低碳转型。加大甲烷、氢氟碳化物、全氟化碳等其他温室气体控制力度。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

锚定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加强全球气候变暖对我国承受力脆弱地区影响的观测和评估,提升城乡建设、农业生产、基础设施适应气候变化能力。

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项目盲目发展,推动绿色转型实现积极发展。壮大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生态环境、基础设施绿色升级、绿色服务等产业,推广合同能源管理、合同节水管理、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等服务模式。

推动煤炭等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推进钢铁、石化、建材等行业绿色化改造。推动城市公交和物流配送车辆电动化。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实施绿色技术创新攻关行动,开展重点行业和重点产品资源效率对标提升行动。建立统一的绿色产品标准、认证、标识体系,完善节能家电、高效照明产品、节水器具推广机制。深入开展绿色生活创建行动。

散落的各种能源机会

其他专项部分涉及能源的摘录如下:

3、科技前沿领域攻关

深空深地深海和极地探测。地球深部探测装备、深海运维保障和装备试验船、极地立体观测平台和重型破冰船等研制,蛟龙探海二期、雪龙探极二期建设。

(简评:这些涉及到油气矿产资源探勘,破冰船则用于运输。)

4、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以及航空航天、海洋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应用,增强要素保障能力,培育壮大产业发展新动能。推动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融合创新,加快发展生物医药、生物育种、生物材料、生物能源等产业。

5、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战略导向型。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

(简评:聚变代表目前人类最前沿的能源探索,中国在一些领域积累了丰富的数据)

应用支撑型。高效低碳燃气轮机试验装置。

6、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提升

重大技术装备。核电机组关键部件、大型LNG船舶和深海油气生产平台。

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建设上海重型燃气轮机试验电站。

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突破新能源汽车高安全动力电池、高效驱动电机、高性能动力系统等关键技术,加快研发智能(网联)汽车基础技术平台及软硬件系统、线控底盘和职能终端等关键部件。

7、交通强国建设工程

高速公路。规划布局建设充换电设施。

港航设施。建设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港口群,建设洋山港区小洋山北侧、天津北疆港区C段、广州南沙港五期、深圳盐田港东区等集装箱码头。推进曹妃甸港煤炭运能扩容、舟山江海联运服务中心和北部湾国际门户港、洋浦枢纽港建设。深化三峡水运新通道前期论证,研究平陆运河等跨水系运河连通工程。

(简评:港口建设将有利于LNG沿河运输,以及船舶燃料清洁化转型。)

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立足流域整体和水资源空间均衡配置,加强跨行政区河流水系治理保护和骨干工程建设,强化大中小微水利设施协调配套,提升水资源优化配置和水旱灾害防御能力。坚持节水优先,完善水资源配置体系,建设水资源配置骨干项目,加强重点水源和城市应急备用水源工程建设。

(简评:水利基础设施,尤其是大型基础设施通常和水电相伴而生,也是大项目的载体。)

8、数字化应用场景。

智慧能源。推动煤矿、油气田、电厂等智能化升级,开展用能信息广泛采集、能效在线分析,实现源网荷储互动、多能协同互补、用能需求智能调控。

9、新型城镇化建设工程

都市圈建设。在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强、与周边城市同城化程度高的地区,培育发展一批现代化都市圈,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公共服务互认共享。

城市更新。完成2000年底前建成的21.9万个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基本完成大城中老旧厂区改造,改造一批老旧街区,因地制宜改造一批城中村。

县城补短板。推进县城、县级市城区及特大镇补短板,完善市政管网、市镇交通、充电桩、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和产业平台配套设施。高质量完成120个县城补短板示范任务。

10、现代农业农村建设工程

乡村基础设施。升级改造农村电网。

(简评:都市圈建设,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城镇更新过程中的改造、补短板,都将带来电力、天然气等能源消费的提升,拓展能源基础设施的范围。升级改造农村电网是大型电网企业持续的投资。)

11、促进边境地区发展工程

边境地区抵边村庄的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的普及。

(简评:边境地区通常人烟稀少,有窗口作用。属于基础设施的进一步普及。)

12、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拓展规则对接领域,加强融资、贸易、能源、数字信息、农业等领域规则对接合作。

推动陆海天网四位一体联通,以“六廊六路多国多港”为基本框架,构建以新亚欧大陆桥等经济走廊为引领,以中欧班列、陆海新通道等大通道和信息高速路为骨架,以铁路、港口、管网等为依托的互联互通网络,打造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

(简评:能源基础设施一开始就先行,现在依然在继续推动,里面还蕴藏着机会。)

当然,规划和执行之间有距离。很多工程和项目,已经进入规划。不过,综合分析,还是能看到能源的发展方向和趋势。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绿色大产业大数据数服务平台无关,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凡注明“来源:绿色产业大数据服务平台”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绿色产业大数据服务平台,转载时请署名来源。 本网转载自合作媒体或其它网站的信息,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中国投资协会 银监会 商务部 工信部 国家发改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