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加入“绿色产业大数据服务平台 碳中和-碳达峰-绿色金融-绿色产业-科技项目-政策解读-专家咨询-园区服务”!
当前位置:首页 > 绿色生活 >绿色服务 > 详情
试点智能化分类投放设施,居民扔垃圾分类情况登记造册精细到户
  • 作者:宝安发布
  • 发布时间:2020-12-25 22:52:42
  • 354次

近日,《深圳市垃圾分类管理条例》实施以来的最大罚单在宝安开出。针对一园区饭堂违规处置餐厨垃圾的行为,宝安区沙井街道执法队依规对饭堂经营方处以罚款10万元。

作为曾经的“关外”地区,宝安区城市规划起步晚、基础设施底子薄、市民素质参差不齐,因而较早就开始面临“垃圾围城”的难题。

伴随着深圳垃圾分类由“倡议分类”步入“强制分类”时代,宝安大力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厨余垃圾回收量在10月份提前完成了1350吨/日的年度任务目标,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在11月份突破了39%,居全市前列,并形成一批分类质量高的“样板小区”。

假日名居废旧家具暂存点

假日名居小区:

智能柜机+人工登记

生活垃圾分类情况溯源到户

位于宝安区新安街道,假日名居小区主要由10栋16个单元组成,总户数超过1600户,业主以深圳航空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及其家属为主。

目前,该小区已建成8个分类投放点、1个废旧家具暂存点,同时配置6个废旧衣物回收箱。

在实地走访中,可以看到,目前该小区8个垃圾投放点的分类设施,已全部升级为新一代密闭式智能柜机,具有人脸识别、红外线感应、称重积分、满溢报警等功能。

假日名居智能投放柜

“箱门正在打开,请正确分类投放”下午7时许,居民余女士抱着一个大纸箱来到垃圾分类投放点,轻车熟路地“刷脸”开箱,在督导员确认分类正确后,将手中的纸箱投放进“可回收垃圾”的箱柜。

柜体上方的LED屏幕随即显示出投递重量,同步积分并展示排名。一旁的督导员向余女士询问了所住单元和房号,与投放时间、类别、重量等信息一并登记在册。

余女士投递的大纸箱中满是整齐叠放的纸板。

“最近陆续收到双十二下单的快递,单个的纸箱有大有小、很占空间,所以就把纸箱拆解之后放在一起,即节省空间也整齐美观。”余女士笑着说,“之前在网上看到很多博主都这么做,确实很实用,现在家里的快递纸箱都会拆开之后集中存放”。

假日名居智能投放柜

对于新升级的垃圾分类智能柜,余女士颇为满意,“之前每次扔垃圾都要用手把箱盖掀开,现在只需要一两秒钟进行人脸识别,箱盖就可以自动打开,比之前卫生、方便了许多。”

在假日名居物业管理处,深圳莲花物业的相关负责人介绍称,住户经扫码在后台注册认证后,即可“刷脸”使用智能柜机。

同时,后台能够对在汇总注册信息的基础上,记录用户每次投放垃圾的种类及重量,加之督导员每天早晚的登记信息,为物业了解家庭垃圾分类的情况提供数据支撑。

目前,该小区居民垃圾分类参与率已达90%,投放准确率提高至80%。

精确到户的垃圾分类“大数据”,不仅让垃圾分类的引导和宣传工作更加精准、高效,也有助于对违规投放垃圾的行为进行“溯源”,进而引导居民形成垃圾分类自觉。“接下来我们还计划在投放点加装视频监控系统,为执法教育、激励评价提供确切依据。”

兰乔花园垃圾分类投放点

兰乔花园小区:

耐心沟通赢得住户支持

分类“身影”线上分享巧妙调动积极性

在兰乔花园小区的垃圾分类投放点,红、蓝、黑三种颜色的分类垃圾桶整齐地摆放成一排,后侧的宣传栏醒目地标明生活垃圾的投放类别,以及《深圳市垃圾分类管理条例》中个人及物业的法律责任和处罚措施。

午后,准备出门散步的李大爷和老伴儿顺路来到投放点,将手中提着的小纸箱和布袋中的空塑料瓶,依次投放到标有纸类、塑料字样的垃圾桶。

“我们非常支持生活垃圾分类,一点都不觉得麻烦。”李大爷称,此前物业多次就垃圾分类进行宣传,耐心讲解垃圾分类的方法,垃圾投放点的督导员基本全天都在,不仅帮助大家正确投放垃圾,还将卫生打扫得干干净净,小区环境比之前更好了。

“我们自己都没有想到垃圾分类工作推进的这么顺利。”为兰乔花园提供物业管理服务的深圳万科物业相关负责人说,“之前以为很难做的事情,宣讲做通之后大家都非常自觉,包括很多老年人都主动参与其中。现在我们专门投放厨余垃圾的桶内,甚至连一张错投的纸巾都没有。”

除此之外,小区的物业管家也经常来到投放点,用照片记录住户垃圾分类的身影,并配以文字发到所有业主都能看到的微信朋友圈。

“每次都有很多业主在下面点赞,身边事、身边事更易吸引大家的关注,也有助于提升居民主动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上述负责人表示,“在入户宣传、现场督导的基础上,我们希望通过这种更加日常、更有温度、更可持续的方式,潜移默化地提升居民的垃圾分类意识,鼓励大家坚持垃圾分类的好习惯。”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

宝安在行动

原标题:《试点智能化分类投放设施,居民扔垃圾分类情况登记造册精细到户》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绿色大产业大数据数服务平台无关,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凡注明“来源:绿色产业大数据服务平台”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绿色产业大数据服务平台,转载时请署名来源。 本网转载自合作媒体或其它网站的信息,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中国投资协会 银监会 商务部 工信部 国家发改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