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加入“绿色产业大数据服务平台 碳中和-碳达峰-绿色金融-绿色产业-科技项目-政策解读-专家咨询-园区服务”!
当前位置:首页 > 绿色生活 >绿色消费 > 详情
疫情后,实体店该如何生存?必须打通线上线下,京东阿里已布局
  • 作者:全国绿色产业与绿色金融创新平台
  • 发布时间:2020-11-25 15:03:23
  • 493次

在疫情常态化下,整体消费力减弱和户外消费减少的情况下,实体店该何去何从?这是每个实体商家都在担忧的问题。

针对实体商家的困境,其实马云早已经给出了答案。马云在一次演讲中曾说:未来没有纯实体,也没有纯线上,只有融合才是未来。

但问题是为什么要融合,如何融合,具体该如何布局和实施呢?看完以下的4个核心内容,你就可以找到答案、

1、客流量的维度

2、购物场景的维度

3、数字化的维度

4、线上与线下打通的方法

在产能过剩和市场同质化的今天,不但实体遇到了经营困境,电商同样遭遇前所未有的倒闭潮。

从经营者的角度来看,目前实体店困境主要是客户资源,被直播带货、团购、电商等多种新的购物场景抢占。

再加上疫情影响、消费力下降以及整体的运营成本上涨,就导致大量实体店遭遇倒闭的困境。

在市场同质化竞争的格局下,不但实体面临获客难题,电商也一样遇到流量瓶颈。在流量红利消失以后,电商的获客成本居高不下,95%以上的卖家其实都在给平台打工。

实体和电商遇到的问题,都是因为在同质化和产能过剩后,恶性竞争导致的。在市场需求没有增长的情况下,不论是电商还是实体,改变的只是谁来卖的问题。

那么想要解决实体和电商的困境,比较有效的方法就是,线上与线下融合,通过多个场景去卖货,去获客,这样才能提升业绩,降低运营成本。

当然线上与线下融合,解决获客问题,只是其一,最关键的是要根据消费需求,打造新的购物场景。

就是让消费者,可以通过线下实体购物、体验、享受售货服务,同时也可以到线上消费,通过线上与商家连接。

就是说即便是疫情期间,实体店有了属于自己的线上店以后,就不会担心线下实体没有客流量。

因为我们的会员、老客户,在第一次进店消费的时候,就已经导入线上了。

这样就可以通过线上店为消费者推荐营销活动,优惠券,消费者即便在被窝里,一样可以购物。最关键的是30个小时就可以送到家。

在疫情期间,凡是生意不受影响反而增长的店,几乎都有2个店和多个获客及销售场景。

这不但是因为疫情期间大家不能出门,才会在线上购物,而是在未来线上购物场景,将所有实体店的标配。

因为现在人们的时间几乎都停留在手机上,想要获取更多交易几乎,必须要在手机、社交空间里植入购物场景。

这样不但可以把线下的客户导入线上店,而且也可以把客户吸引到社群,通过社群为消费人群提供附加值(生活方式、产品使用场景、解决方案、红包、优惠券)。

只有这样才能与同城的消费者,在线上社群形成强关系,这样当店里有活动的时候,可以通过多个场景获客,营销,提升用户价值和整体业绩。

实体店打通线上线下,只是完成了前端的转型,解决了暂时的获客和盈利问题。想要抢占未来的趋势,必须也要做好后端,通过数字化转型,获取用户的大数据。

因为目前实体真正的困境,不在实体本身,而是在需求和供给结构。当供和需无法达成一致时候,就会出现产能过剩的恶性循环和市场同质化。

那么解决这个问题,就是就业先了解用户是谁,真正的需求,以及未来的需求是什么。这样才能通过优化供给结构,提升需求量。

这也是打通线上线下,实现融合的第二个目的。只有通过不同场景获客引流,把客户变成用户,留存到APP或者小程序,才能获取用户的信息和数据。

同时只有通过数据中台,把所有前端用户、货物、进销存、财务管理系统,都打通,才能够实现数字化。

这样才能根据经营数字,借助云计算分布式储存和运算,形成大数据,这样就可以根据经营情况优化供应链,根据数据分析用户的需求和未来需求。

知道用户是谁以后,就可以做大数据营销,定制化生产,智能化推荐。

所以转型打通线上线下,获取的客流量解决的是暂时的盈利问题,通过APP、小程序、社群连接用户可以持续盈利,实现数字化转型,获取用户的大数据,可以抢占未来的市场。

对于传统的实体店来说,线上线下融合的价值我们已经明白了,但具体该怎么落地呢?可以借鉴这2个方案:与巨头合作、自我升级。

线上线下融合的模式,其实就是人们常说的新零售模式,京东阿里都已经布局。如某猫小店、某东超市,都属于上述讲解的模式。

电商巨头转战下线,目的就是为了抢占线下流量,通过赋能实体店,实现数字化转型,提升品牌溢价。

同时可以通过数字化转型,获取更多用户资源和大数据,有了大数据以后就可以掌握未来的市场动向,优化供给结构,为实体店提供供应链支撑。

这种是专门针对B端市场赋能实体店,形成的线上与下线融合的新零售模式。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绿色大产业大数据数服务平台无关,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凡注明“来源:绿色产业大数据服务平台”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绿色产业大数据服务平台,转载时请署名来源。 本网转载自合作媒体或其它网站的信息,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中国投资协会 银监会 商务部 工信部 国家发改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