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加入“绿色产业大数据服务平台 碳中和-碳达峰-绿色金融-绿色产业-科技项目-政策解读-专家咨询-园区服务”!
当前位置:首页 > 绿色生活 >绿色活动 > 详情
“绿色颜值”变“富民价值”|看贵州如何念好靠山吃山的“山字经”
  • 作者:天眼新闻
  • 发布时间:2021-02-03 21:28:16
  • 391次

锦屏春蕾林场

千里江河,万亩山川,成就了绿色贵州满目锦绣。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十三五”期间,贵州林业深刻践行“绿色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取得明显成效。2020年,全省森林覆盖率达60%,森林面积达1.58亿亩,林业产业总产值达3378亿元,全省特色林业、林下经济带动109万贫困人口增收。  绿色是贵州最亮眼的底色,生态是贵州最大的发展优势。以“绿”生“金”,让“绿色颜值”变富民价值,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效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一业兴,百业旺。回望来路,贵州用一片林子撬动林业“接二连三”裂变式发展,全力构建“农林文旅”共融,“产城互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格局。  “十三五”时期,贵州林业实现了四个全国第一,即森林覆盖率增长速度全国第一、退耕还林和石漠化治理面积全国第一、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投融资全国第一、生态护林员规模及带动脱贫人口数全国第一,为发展生态主导型林业产业触发新引擎。  种好“摇钱树”:特色林业生态经济双效提升  生态本身就是经济,生态林业是绿色产业,是规模最大的绿色经济体。贵州山地和丘陵面积占全省国土面积的92.5%,生态区位重要,生态系统脆弱。广大林区曾是贫困程度最深的地区,面临生态保护和脱贫致富双考验。   啃下林区脱贫硬骨头,念好“山字经”、种好“摇钱树”、打好特色牌,贵州以林为基,大力发展特色林业产业,不断壮大绿色经济体,开创百姓富、生态美的多彩贵州新未来。

林上石斛,花开正艳

找准优势,突破发展重围。过去石漠化严重的织金县,如今依托传统皂角加工集散地优势,通过栽管并重、产销并举,构建产前、产中、产后一体化产业体系,坚持走绿色发展之路。  如今,织金县猫场镇成了全国皂角米加工、销售的重要集散地,年加工销售皂角精1000余吨,占全国市场份额90%以上,销售产值达3亿元以上,年支付劳务工资4800万元左右。皂角种植面积达50万亩。在全国皂角产业中“一枝独秀”,让贵州特色林业名声大“皂”。   望谟县从“一棵树”(板栗)上做文章,以政策扶持为保障、以科研技术为支撑、以龙头企业为带动,曾经“散乱不成规模”“一斤不值一元钱”的板栗有了响当当的品牌商标“哆吉栗”,不仅成为配餐食品登入吉祥航空86条航线,还在香港国际知识产权交易中心挂牌上市。实现生态治理与经济效益共赢。

文斗寨“林旅”产业兴旺。杨晓海 摄

种好“摇钱树”,“治石”与“治穷”共赢。全省特色林业产业(竹、油茶、花椒、皂角)提质增效,破解了过去林业产业规模小、零星分散发展的问题,促进了产业规模快速提升、市场供应迅速扩大、综合效益高速增长。  刺梨、方竹种植面积居全国第一,核桃种植面积位列全国第七;赤水市、玉屏自治县、贞丰县分别被授予“中国竹子之乡”“中国油茶之乡”“中国花椒之乡”称号;桐梓方竹笋、织金皂角米等相继获得相关权威机构认证……贵州特色林业产品知名度、影响力、品牌竞争力正逐步形成。  林下巧“生金”:“林+”经济百花齐放带民富  贵州耕地资源有限,如何突破农业发展局限?   推进农业现代化,不能仅仅盯住耕地打主意。目前,全省森林覆盖率达60%,森林面积1.58亿亩,是耕地面积的3倍左右,发展林下经济优势明显、空间广阔。

册亨油茶获群众点赞

盘活林区空间资源,贵州以林下经济作为纵深推进农村产业革命的重要突破口,采取超常规力度,用好“国储林+”模式,强力推动林果、林禽、林菌、林药、林蜂等林下产业发展,推进林下产品精深加工,拉长林下经济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  发展林下经济,提产量保品质。剑河县采取“飞地模式+村集体经济”模式全力发展食用菌产业,以差异化、高端化、地道化、有机化、全产业链建设林下食用菌为主的“万亩”林下经济示范地,依托“一园六基地”,着力打造全省乃至西南地区最大的中高端食用菌生产基地,以林下黑木耳种植为主的“一县一业”林菌产业迅速打开脱贫致富“快车道”。  发展林下经济,精加工延产链。锦屏县围绕“百千万”工程,“大开”林业空间,探索出“五林经济”发展模式。集石斛育苗种植、精深加工、连锁经营、石斛森林休闲康养等上、中、下游于一体的3大综合产业园集体亮相;引进投建全球知名羽毛球品牌"亚狮龙"产业园等项目,延长林下生态鹅二、三产业链,打响“锦屏鹅”品牌。林区繁育、林外加工、林内休闲康养“一应俱全”的“1+N”模式全线展开。“一种(石斛)一养(生态鹅)”的综合特色产业裢健全显效。

织金皂角

发展林下经济,重品牌讲生态。力抓要素保障、科技创新、就业增收、促销招商、创建品牌等体系建设,推进绿色产品、有机产品、地理标志和森林生态标志产品认证等工作,“大方天麻”“织金竹荪”“施秉太子参”“桐梓方竹笋”等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证。拓展省内、东部、粤港澳大湾区三大市场,助力全省林下产品“黔货出山·风行天下”,助推林下经济效益提升。  努力在标准化、市场化、品牌化实现新突破、取得大成效,让“林+”经济百花齐放带民富。2020年,全省林下经济使用林地面积2203万亩,产值400亿元,发展林下经济的企业、专业合作社等实施实体达1.7万个,带动285万农村人口增收。  “颜值”变价值:林旅一体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美丽乡村  立春日,锦屏县清水江两岸、道路两旁数万株早樱含苞欲放。  “我们房前屋后樱花盛开,游客多,美得很!”锦屏县敦寨镇阳溪村的刘谢香感慨,上世纪90年代,路不通,她临盆前自己只能走一个多小时到镇卫生院。如今公交车直达镇上和县城,农家乐多了,环境美了,日子越来越舒心。   锦屏县依托产业结构调整,结合人居环境整治与生态治理,推出“大花园大果园”项目,构建全域旅游大格局,促进“木头财政”主导向“农林文旅”多产融合逢勃发展。2020年,全县森林景林地利用面积达100万亩,森林观光接待游客113.12万人次,旅游收入达7.808亿元。

望谟板栗加工

林业是生态建设的主阵地,事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贵州一手抓绿色“颜值”提升,着力完善生态保护体系,不让绿色减少一寸。一手将绿“色颜”值转化为富民价值,实现产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道路上大踏步前进。  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梵净山脚下,云舍村依托太平河景区生态优势和喀斯特地貌禀赋,打造“中国土家第一村”人文与自然旅游胜地;赤水河畔,集生态度假、健康养老、健康养生为一体的天鹅堡森林康养基地,森林覆盖率98%,竹海绿浪,舒适宜人,是全国养老地产标志性小镇;六盘水依托玉舍国家级森林公园,深度开发休闲度假产品,建成集山地运动、避暑度假、文化体验、生态康养、研学科普于一体的国家级综合型山地旅游度假区。  颜值变价值,多点支撑、多业共生、多元融合的林业产业格局正阔步向前。2020年,全省建成国家级与省级的森林公园95处、湿地公园54处、森林康养基地90处、风景名胜区71处。生态旅游、森林康养(含休闲服务)实现旅游综合产值约1875亿元。  锲而不舍,久久为功。站在新的历史交汇点,贵州蓄力续航,踏着绿色基石,蹄疾步稳,向高质量发展迈出铿锵步伐。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吴采丽

编辑 胡锐编审 杨仪 李劼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绿色大产业大数据数服务平台无关,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凡注明“来源:绿色产业大数据服务平台”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绿色产业大数据服务平台,转载时请署名来源。 本网转载自合作媒体或其它网站的信息,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中国投资协会 银监会 商务部 工信部 国家发改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