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加入“绿色产业大数据服务平台 碳中和-碳达峰-绿色金融-绿色产业-科技项目-政策解读-专家咨询-园区服务”!
当前位置:首页 > 绿色新闻 >部委动态 > 详情
工业和信息化部:构建工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新格局
  • 作者:中国发展网
  • 发布时间:2021-12-22 22:32:02
  • 381次

中国发展网讯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十四五”工业绿色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构建工业绿色低碳转型与工业赋能绿色发展相互促进、深度融合的现代化产业格局。

《规划》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 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 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落实制造强国、网络强国战略,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引领,以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为总抓手,统筹发展与绿色低碳转型,深入实施绿色制造,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大力推进工业节能降碳,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积极推行清洁生产改造,提升绿色低碳技术、绿色产品、 服务供给能力,构建工业绿色低碳转型与工业赋能绿色发展相互促进、深度融合的现代化产业格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如期实现。

《规划》坚持目标导向、效率优先、创新驱动、市场主导、系统推进,提出到2025年,工业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取得显著成效,绿色低碳技术装备广泛应用,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绿色制造水平全面提升,为2030年工业领域碳达峰奠定坚实基础。

《规划》提出九项主要任务,细化34项具体措施。

一、实施工业领域碳达峰行动

加强工业领域碳达峰顶层设计,提出工业整体和重点行业碳达峰路线图、时间表,明确实施路径,开展降碳重大工程示范,加强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管控,推进各行业落实碳达峰目标任务、实行梯次达峰。

二、推进产业结构高端化转型

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推动传统行业绿色低碳发展,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依法依规推动落后产能退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持续优化重点区域、流域产业布局,全面推进产业绿色低碳转型。

三、加快能源消费低碳化转型

着力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提升清洁能源消费比重,构建清洁高效低碳的工业用能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将节能降碳增效作为控制工业领域二氧化碳排放的关键措施,完善能源管理和服务机制,持续提升能源消费低碳化水平。

四、促进资源利用循环化转型

坚持总量控制、科学配置、全面节约、循环利用原则,强化资源在生产过程的高效利用,推进原生资源高效化协同利用,推进再生资源高值化循环利用,削减工业固废、废水产生量,加强工业资源综合利用,促进生产与生活系统绿色循环链接,推进水资源节约利用,大幅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五、推动生产过程清洁化转型

强化源头减量、过程控制和末端高效治理相结合的系统减污理念,大力推行绿色设计,引领增量企业高起点打造更清洁的生产方式,减少有害物质源头使用。推动存量企业持续实施清洁生产技术改造,削减生产过程污染排放,升级改造末端治理设施,引导企业主动提升清洁生产水平。

六、引导产品供给绿色化转型

创新绿色服务供给模式,增加绿色低碳产品、绿色环保装备供给,引导绿色消费,创造新需求,培育新模式,构建绿色增长新引擎,为经济社会各领域绿色低碳转型提供坚实保障。

七、加速生产方式数字化转型

以数字化转型驱动生产方式变革,采用工业互联网、大数据、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提升能源、资源、环境管理水平,建立绿色低碳基础数据平台,推动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发展,深化生产制造过程的数字化应用,赋能绿色制造。

八、构建绿色低碳技术体系

推动新技术快速大规模应用和迭代升级,抓紧部署前沿技术研究,加快关键共性技术攻关突破,加强产业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布局,加大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应用,完善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强化科技创新对工业绿色低碳转型的支撑作用。

九、完善绿色制造支撑体系

健全绿色低碳标准体系,完善绿色评价和公共服务体系,打造绿色公共服务平台,强化绿色服务保障;强化绿色制造标杆引领,打造绿色低碳人才队伍,构建完整贯通的绿色供应链,全面提升绿色发展基础能力。

《规划》最后强调,要从加强规划组织实施、健全法律法规政策、加大财税金融支持、深化绿色国际合作四方面入手,加强沟通协调,助力重点行业和重要领域绿色低碳发展,确保《规划》贯彻落实。

(孙淑红 孙子琨)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绿色大产业大数据数服务平台无关,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凡注明“来源:绿色产业大数据服务平台”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绿色产业大数据服务平台,转载时请署名来源。 本网转载自合作媒体或其它网站的信息,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中国投资协会 银监会 商务部 工信部 国家发改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