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加入“绿色产业大数据服务平台 碳中和-碳达峰-绿色金融-绿色产业-科技项目-政策解读-专家咨询-园区服务”!
当前位置:首页 > 绿色新闻 >绿色发展 > 详情
展望丨这条河呈现“绿色湖南”的答案
  • 作者:新湖南
  • 发布时间:2021-07-05 00:09:35
  • 508次

湘资沅澧,四水奔流,水网密布。圭塘河,诞生在城市,流淌在城市,与长沙城血脉相连,呈现“以城护水,以水润城”生态格局。

圭塘河的完美变身,是湖南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守护城市青山绿水净土的一个缩影。

一场场环保攻坚战的胜利,让青山绿水、碧水蓝天不再是老百姓朋友圈里的稀缺美景,而是城市实实在在的变化。

天空复蓝,河水复清,两岸复绿,湖南生态环境保护究竟掌握了什么秘诀?答案,就在这条河里。

■记者 和婷婷

诗意栖居

风光渐现,未来更值得期待

穿过旧时田野瓦房,流经如今的高楼林立,圭塘河穿越千年,见证长沙的日新月异。而今,历经改造后活力重生,成为长沙版的清溪川!

如今,圭塘河的勃勃生机激发着人们对生活的热爱。2020年,供职于湖南省生态环境厅的黄亮斌写了一本书《圭塘河岸》,是对诗意栖居的一种美好表达。“生态文明不是空洞无物的口头说教。”黄亮斌在书中写道,“河畔的生机,重新燃起了他学习和探究生命本源的热情。”

黄亮斌说,当越来越美的圭塘河风光带展示在面前时,带来的人才聚集、房产升值、文化繁荣、民众的微笑,才是环境改善和城市美化带来的最大效应,“印证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除了刚刚开放的圭塘河井塘段城市双修及海绵示范公园外,长沙还计划年内启动植物园段“海绵公园”的建设,南起万家丽路,北至湘府路,全长3.9公里。总用地面积约1100亩,项目预计投资20亿元,现已进入规划设计阶段,预计2021年底项目一期开工建设,建设期为3年。项目将结合省植物园、圭塘河毗邻的生态优势,蓝绿交融、规划协同,做足山、水、林、湖、城的结合文章,运用创新性生态城市营造手法,呈现水清、岸绿、业兴、人欢的公园城市典范。

绿色答卷

湖南绿色版图不断扩大

圭塘河的完美变身,是湖南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守护城市青山绿水净土的一个缩影。

这份“绿色答卷”可以为证:

2020年,全省环境空气质量均值首次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取得历史性突破;

城市空气优良天数比例同比增加8个百分点,达到91.7%,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14.6%;

长江干流湖南段和湘资沅澧四水干流108个监测断面全部达到或优于II类,60个“水十条”考核断面优良率达到93.3%,比2017年增加5个百分点;

通过持续开展湘江保护和治理,2020年,湘江干流39个断面全部达到Ⅱ类水质,镉、汞、砷、铅和六价铬五种重点重金属污染物浓度比2012年平均下降58%以上;

湖南绿色版图不断扩大。截至2020年底,湖南共批建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区53个,湿地保护率达75.77%,位居全国前列。

三湘美景

如画山水霸屏市民朋友圈

如今,行走三湘大地,湖南绿水青山随处可见,蓝天白云渐成常态,老百姓对环境的“吐槽”越来越少,在朋友圈“晒”蓝天白云,如画风景的越来越多。

绿水青山的变化,远不止一城一河。

7月天气正好,西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树冠白花花的一片,一阵风来,“白花”四散,鹭鸟振翅。透过望远镜,可以看到鹭鸟们在衔枝搭窝、交颈缠绵、伏巢孵蛋、飞翔觅食……正值鹭鸟繁殖期,鹭鸟们的繁殖羽华丽异常。

须浮鸥、水雉等夏季候鸟已齐聚于此,它们将在这里完成结婚、生子等“鸟生大事”。梧桐茂兮,凤凰来栖。作为生态环境的晴雨表,这些美好的洞庭精灵,共同见证着洞庭湖生态环境在持续改善。

据统计,洞庭湖越冬候鸟在2018年有22.64万只,2021年达到了28.82万只,所记录鸟类数量及种类为近十年之最,生物多样性得到进一步巩固。

野生麋鹿亚群由2012年的65头,增加到2020年的210头;长江江豚种群数量持续增加,种群数量达到120多头。如今的洞庭湖湿地,水有江豚,陆有麋鹿,已重新成为了野生动物的天堂。

协同推进

芙蓉国之美从诗文走进现实

圭塘河之变非一日之功,湖南生态“绿色答卷”也非一日书写。

“上世纪五十年代淘米洗菜,六十年代水质变坏,七十年代鱼虾绝代,八九十年代洗不净马桶盖,新世纪重回水清岸绿来。”这句民谣,是曾经湘江流域污染的见证,也是湖南生态环境变化的缩影。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而这一理念正是源自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回首百年,生态建设曲折前行,但湖南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坚如磐石的定力、久久为功的韧劲,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努力书写天蓝、地绿、水清的“环保答卷”,终于实现从农耕文明到工业文明再到生态文明三个阶段的历史跨越。

以湘江治理为例,2013年,湘江保护与治理被列为省“一号重点工程”,累计关停散乱污企业1563家、治理水土流失面积超750平方公里、超2000家规模畜禽养殖场退养……8年来,全省累计投入约600亿元,“治”“调”并举,安排各类整治项目3578个。沉疴褪去,湘江重现水清岸绿。

决心和“铁腕”下,湖南“一江一湖四水”系统联治成效卓著,大气、土壤污染防治持续不懈,节能减排大力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整治全面铺开,山水林田湖草沙纳入系统治理。

如今,“漫江碧透,百舸争流”的芙蓉国之美,一点一滴从诗文走进现实,三湘四水处处天蓝、水清、地绿,一幅生态美好、人民幸福的动人画卷徐徐铺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发展之路越走越宽。

擘画蓝图

你好!2035

漫步街头,头顶蓝天,脚踩沃土,近处绿树成荫,远处山水如画,让人心情愉悦。展望未来,我们钟爱的这片热土会是什么模样?

全省地表水达到或好于Ⅲ类水体比例达到90.4%以上,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88%,森林覆盖率稳定在59%以上,全省地级城市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全省危险废物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这是《湖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描绘的“十四五”美丽湖南新图景,也是对全省生态环境质量提出的高要求。

《纲要》提出,要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成为长江经济带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主战场,把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湖南作为事关全局的重大战略任务,作为现代化新湖南的重要组成部分。

省生态环境厅党组书记、厅长邓立佳表示,下一步,我省将以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把长江保护修复摆在压倒性位置,深入贯彻落实《长江保护法》,坚决推动“三高四新”战略,锚定“十四五”及2035年远景目标,坚持精准、科学、依法、系统治污,深化“一江一湖四水”系统保护和治理,加快解决长江岸线治污治岸治渔、重点工矿区遗留污染治理、洞庭湖总磷削减、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湿地保护修复等重点难点问题,为打造清洁美丽的万里长江作出湖南新贡献。

[责编:陈舒仪]

[来源:三湘都市报]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绿色大产业大数据数服务平台无关,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凡注明“来源:绿色产业大数据服务平台”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绿色产业大数据服务平台,转载时请署名来源。 本网转载自合作媒体或其它网站的信息,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中国投资协会 银监会 商务部 工信部 国家发改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