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加入“绿色产业大数据服务平台 碳中和-碳达峰-绿色金融-绿色产业-科技项目-政策解读-专家咨询-园区服务”!
当前位置:首页 > 示范基地 >产业基地 > 详情
安徽:“十四五”将“科大硅谷”打造成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地
  • 作者:澎湃新闻
  • 发布时间:2022-02-24 19:34:47
  • 502次

未来,安徽将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并聚焦十大新兴产业,瞄准“卡链”“断链”产品和技术,在量子信息、集成电路、人工智能、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新型显示等领域实施科技重大专项,支持量子科技产业化发展,将“科大硅谷”打造成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地。

近日,安徽省政府办公厅发布“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下称《规划》)。其中,关键词“量子”被提及13次。《规划》提及,“十三五”期间“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九章”量子计算原型机、柔性可折叠玻璃、动态存储芯片等重大科技成果相继问世。“十四五”总体目标

安徽省将推进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力争在量子信息、核聚变、集成电路、生命健康等领域取得关键性技术突破,支撑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如期实现,助力建设经济强、格局新、环境优、活力足、百姓富的现代化美好安徽。

到2025年,安徽全省科技创新攻坚力量体系和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体系基本形成,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高新技术企业数、每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等创新主要指标明显提升,区域创新能力保持全国第一方阵并争先进位,初步建成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和创新型省份。

到2035年,全省科技创新攻坚力量体系更加成熟完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实现重大突破,建成高水平科技强省和创新型省份,建成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

打造高能级科技创新平台安徽将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高起点规划建设一批大科学装置,推进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化、协同化发展,包括空地一体量子精密测量实验设施等,打造国家多学科创新发展支撑平台。推进能源、人工智能、大健康、环境、未来技术、数据空间等研究院建设和运行,打造科技攻坚主阵地、成果转化新高地、产业创新动力源。

同时,安徽将聚力建设合肥滨湖科学城,高标准建设量子中心、人工智能小镇、金融小镇、科学岛“科创走廊”、大科学装置集中区、国际交流区和成果展示区、科技成果交易转化区,将“科大硅谷”打造成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地的示范工程。

到2025年,“科大硅谷”汇聚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国内外高校院所校友等各类优秀人才超10万名;形成多层次基金体系,基金规模超2000亿元;集聚科技型企业、新型研发机构、科创服务机构等超1万家,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000家,上市公司和独角兽企业50家以上;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成果,成为全国科技体制创新的标杆。

此外,安徽将提升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能级。启动建设合芜蚌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到2025年示范区内高新技术企业达8000家、技术合同成交额达800亿元、国家级科技孵化器和众创空间达100家。

提升基础研究策源能力

在优化基础研究布局方面,安徽要聚焦量子科学、磁约束核聚变科学、脑科学与类脑科学、生命科学、生物育种、空天科技、材料科学等领域,力争取得若干“从0到1”重大原创性成果。

在建设基础研究基地方面,安徽要争创国家重点实验室,打造基础学科研究中心,升级建设省“一室一中心”,建设科技前沿研究基地。

在强化基础研究力量方面,安徽要建设高水平大学和科研机构,鼓励企业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壮大高水平基础研究人才队伍。

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

安徽将实施十大新兴产业为主攻方向的关键技术攻关行动,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数字创意、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和节能环保、绿色食品、生命健康、智能家电、新材料、人工智能等十大新兴产业领域,增强十大新兴产业核心竞争力,推动十大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构建一批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结构合理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引擎,组建十大新兴产业综合性产业创新中心。

安徽将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能力提升行动,聚焦十大新兴产业,瞄准“卡链”“断链”产品和技术,在量子信息、集成电路、人工智能、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新型显示等领域实施科技重大专项。

安徽省高新技术领域重大专项包括:集成电路、人工智能、新型显示、新材料、新能源、新能源汽车与智能网联汽车、智能制造装备与机器人;高新技术领域优先主题包括:软件信息服务和应用、物联网、区块链技术和应用、信息安全技术、云计算和大数据、高性能金属材料、新能源电池等22项。

支持量子科技产业化发展

《规划》还提出,安徽将支撑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加大量子信息、生物制造、先进核能等未来产业技术创新,培育发展一批未来产业。充分发挥量子通信、量子计算、量子精密测量研发领先优势,支持量子科技产业化发展。依托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推动超导、等离子体推进、高场强核磁、先进激光、电磁防护等衍生技术转化和工程化,引领带动产业创新发展。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绿色大产业大数据数服务平台无关,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凡注明“来源:绿色产业大数据服务平台”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绿色产业大数据服务平台,转载时请署名来源。 本网转载自合作媒体或其它网站的信息,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中国投资协会 银监会 商务部 工信部 国家发改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