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加入“绿色产业大数据服务平台 碳中和-碳达峰-绿色金融-绿色产业-科技项目-政策解读-专家咨询-园区服务”!
当前位置:首页 > 绿色金融 >金融动态 > 详情
金融科技赋能银行业务再下沉,AI信贷审批员来了
  • 作者:绿色产业大数据服务平台
  • 发布时间:2022-07-20 17:31:16
  • 327次

来源:第一财经



  数字信贷在国内发展超过10年,解决了许多小微经营者贷款“有没有”的问题,但是还未解决“够不够”的问题。调研显示,51%的小微商家期待更高额度,这就对银行的客户画像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日前,记者获悉,为助力更多小微企业发展,网商银行对外发布“百灵”智能交互式风控系统(下称“百灵系统”),在行业内首次探索人机互动信贷技术,填补市场空白。



  通过该系统,小微企业主可将手里的合同、发票、甚至自己的店面照片、货架照片等资产拍照上传,系统会尝试识别这些材料,从中分析用户的经营实力,判断一个更为合适的贷款额度。



  而在此前,银行信贷投放主要是依据小微企业主的征信、工商、税务、异动支付流水、网络经营行为等数据。“虽然有很多第三方的数据作为参照,但对于小微企业来说,还有很多个性化资产没有被数字化,无法被识别。”网商银行首席风险官孙晓冬告诉第一财经记者。



  在他看来,很多小微企业的信贷额度之所有不够,主要就是因为金融机构对小微商家的画像刻画还不够完整。以往,数字信贷主要是在探索“他证”模式,即用户授权之后,金融机构从其他渠道或机构处获得用户信息;而随着该系统的发布,小微企业也可以“自证”信用,直接自己提供相关信息,让金融机构了解更加充分。



  有观点认为,在业内通用的数据风控模式面临着数据可得性瓶颈的背景下,以百灵系统所代表的以智能驱动的交互式自证模式,或许为行业提供了新的解题方向。



  据悉,目前该系统已经支持包含合同、发票、营业执照在内的26种凭证,以及包含工程车辆、店面门头、货架商品等超过400种细粒度物体的识别,准确率达到95%以上,并且通过多尺度摩尔纹算法等验真技术,保证信息真实有效,可被风控系统采信。



  以合同为例,它包含印刷文字、表格、手写体签名和公司印章等不同形式的信息,对机器而言,准确识别合同上的信息需要用到至少三种多模态感知技术,且都达到很高的准确率,另外还要考虑防篡改、翻拍等验真问题。



  不过,能正确识别仅仅是第一步,最关键的是还需要理解这些材料背后的含义,具备认知智能。对此,孙晓冬对记者称,该行以图计算技术为基础,构建了目前业内最大规模的动态企业图谱和行业图谱,将行业的经营周期、资产构成、上下游逻辑也都纳入风控评估;同时,还尝试与行业专家合作,将他们对行业的经验和判断转化成可用于风控的知识库。



  上述种种措施让系统在信贷审核上更加智能。据介绍,系统推出的提额自证任务可以帮助用户平均提升3万元,甚至还有用户能获得超过10万元的信贷额度提升。试运行半年以来,已有超过200万用户借此提升了信贷额度。这也是网商银行继服务于农村金融的“大山雀系统”、服务于供应链金融的“大雁系统”后,又一次新的技术探索与创新。



  还需注意的是,虽然数字信贷效率很高,但往往缺乏互动性,很难像银行网点的信贷经理那样与用户交流。对此,借助交互智能技术,百灵系统能够基于自然语义分析实现非剧本式的实时决策型对话。与传统客服机器人的固定套路相比,这种对话模式能够有效提升用户留存和回应率,使得对话能顺利进行,引导用户提供有效的行业、流水、进货关系等信息,实时推荐合适的提额方式,并对客户上传的凭证和照片进行校验——就像有一个7*24小时的驻场信贷员一样。



  这种互动方式的另一大价值,则在于让用户掌握对自身信息的“主动权”。随着《个人信息保护法》、《数据安全法》及《征信业管理办法》的陆续出台,各界都更加注重对用户信息的保护。在该系统中,用户基于自身需求,可有选择性地提交自身的个性化材料,整个过程可感知、可选择、可管理。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绿色大产业大数据数服务平台无关,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凡注明“来源:绿色产业大数据服务平台”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绿色产业大数据服务平台,转载时请署名来源。 本网转载自合作媒体或其它网站的信息,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中国投资协会 银监会 商务部 工信部 国家发改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