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加入“绿色产业大数据服务平台 碳中和-碳达峰-绿色金融-绿色产业-科技项目-政策解读-专家咨询-园区服务”!
当前位置:首页 > 绿色生活 >绿色活动 > 详情
守护生态底色 奏响绿色乐章
  • 作者:景德镇发布关注
  • 发布时间:2021-01-20 00:00:00
  • 410次

蓝天、碧水,漫步在美丽的西河湾,一幅游人赏景、山水相依、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丽画卷展现在人们的眼前;在国家森林公园,头顶是参天大树,脚下是绿草茵茵,随风飘来的阵阵青草香让人心旷神怡;空气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景德镇蓝”频频刷爆朋友圈,优良的空气、湛蓝的天空,让“景德镇蓝”成为新常态……2020年以来,我市持续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采取有效措施改善环境质量,推进环保问题整改,以生态文明建设促进高质量发展。
主体责任落实落细 保障机制逐步完善
“每天晚饭后我都会和家人出来走一走,散散步。现在我们身边的环境好得太多了,走到哪里,都是一片景,很干净、很清爽!”市民陈青青说。生态建设,民生所系、民心所向。近年来,我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打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为主线,推动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环境污染治理成效显著,人民群众生态环境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在此基础上,我市坚持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严格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成立以市委书记、市长为“双主任”的市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和各分管副市长任组长的十个专业委员会,分领域、分专业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出台了《景德镇市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景德镇市烟花爆竹燃放管理条例》,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了有效法制保障。制定了《景德镇市党政领导干部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实施细则(试行)》《景德镇市有关部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严格落实“管发展必须管环保、管行业必须管环保”。扎实推进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和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改革,整合环保和国土、农业、林业、水利等部门相关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执法职责与力量,改革后,生态环境系统行政编制数增长65.5%,执法编制数增加73.6%。
突出问题有力解决 综合治理成效显著
污染防治工作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污染防治既是一场攻坚战,也是一场持久战。我市全面打响、精准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
为彻底解决城市生活污水治理难题,我市以国家第二批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试点城市为契机,投资30多亿元建成32.32公里污水管网,并专门成立市排水设施建设管理办公室,负责协调、督促和推进污水处理站及污水管网建设,统一管道、统一收集、统一处理。针对扬尘污染问题,我市依托智慧城市大数据库平台,建立了重污染天气预警会商和部门联防联控机制,形成齐抓共管、快速响应“治气”格局,实行建设、环保、城管“三堂会审”,对扬尘治理不达标的在建筑工地一律停工整顿,同时创新“公安+城管”网格化执法模式,在问题突出区域路段开展集中整治,实行“环卫一体化”作业,开展常态化“洗城行动”。
此外,我市以城市“双修”为契机,投入10多亿元实施水生态治理项目,流域治理总面积达1300多平方公里。乐平工业园区环保整改工作先后投入12亿元,引进第三方专业服务公司,协助政府对园区废气、雨水、污水在线监测进行全方位管理,一批突出生态环境问题逐步解决。“景德镇现在的好环境以前是不敢想的,现在水是清澈的,天是蓝色的,呼吸的空气也是清新的……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们老百姓的日子也是越过越舒坦啊!”谈起景德镇现在的环境,市民王永华连连称赞。
强化环境风险管控 牢守环境安全底线
为加强环境应急能力建设,我市制定了《景德镇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建立健全环境应急值守制,并与各环境应急指挥平台之间互通互联,全市环境监察标准化已逐步使用移动执法,环境监测标准化建设工作也正在进一步落实,为推动环境应急能力标准化建设达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020年,我市进一步完成环境应急平台建设,借鉴移动执法,承担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具体工作,为进一步督促落实全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管理工作制度,督促企业按《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分级方法》等相关文件,逐步修编并落实企业环境应急预案备案工作。市生态环境局、各县(市、区)生态环境部门每年均开展了应急预案演练。
在完善生态环境法治体系方面,我市建立联席会议、常设联络员和重大案件会商督办等制度,完善案件移送、联合调查、信息共享机制,实现行政处罚和刑事司法无缝衔接。畅通群众反映渠道,及时回应群众关切,接受社会监督。
下一步,我市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把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同规划、同部署、同落实,加快构建生态文明体系;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深入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努力让瓷都的天更蓝、水更清、地更净,坚决守护好景德镇的蓝天白云、绿水青山、良田沃土,留住千年瓷都的美丽乡愁。
文章作者:童霞燕
责任编校:曹璇月 江 超
审 核:余 珺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绿色大产业大数据数服务平台无关,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凡注明“来源:绿色产业大数据服务平台”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绿色产业大数据服务平台,转载时请署名来源。 本网转载自合作媒体或其它网站的信息,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中国投资协会 银监会 商务部 工信部 国家发改委